荷兰的电话来了,因为欧洲。安世半导体的事情导致中荷激烈冲突,而欧洲汽车业严重依赖

朦胧烟雨楼 2025-10-23 10:36:20

荷兰的电话来了,因为欧洲。安世半导体的事情导致中荷激烈冲突,而欧洲汽车业严重依赖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这一供应链面临被摧毁的危险。   9 月底。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家子公司的资产,直接切断了欧洲总部和中国工厂的联系。   被卡住脖子的不只是企业本身,更是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神经中枢 —— 安世东莞工厂承担着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产能,生产的车规级二极管、MOSFET 芯片,要占到全球市场的七成份额。   禁令一出,供应链立刻亮起红灯。东莞工厂很快就发现,从欧洲进口的晶圆和封装辅料断供了,原材料库存撑到 12 月底就会见底。   为了省料,工厂国庆后就开始限制出货,连员工都改成了 “上四休三”,产能一下子从满负荷掉到六成。更关键的是,中国随后实施出口管制,东莞工厂的芯片没法再往欧美运。   欧洲车厂最先感受到寒意。安世的芯片要占欧洲车企需求的 35%,宝马、大众、特斯拉这些巨头都是常年客户。   奥迪德国工厂已经减产 15%,大众更直接预警 11 月可能部分停产,连宝马的自动驾驶车型都因为缺芯没法按时交车。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10 月 16 日急着发声,说车企的芯片库存只剩几周,停产风险就在眼前。   想找替代供应商没那么容易。车规芯片的认证周期要一年多,就算现在找到新厂家,产能爬坡也得好几个月。   安世主力产品的交货期已经从 8 周拉长到 20 周以上,原本计划量产的新芯片也搁置了。那些依赖安世供应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只能眼睁睁看着生产线慢慢停摆。   更有意思的是企业的自救动作。安世中国区的 9 家工厂干脆宣布独立运营,员工工资改由国内公司发,还找闻泰科技旗下的晶圆厂紧急采购,对方特意多供了 2 亿美元的货帮着撑场面。   国内的芯片企业也动了起来,士兰微已经通过特斯拉验证,开始供应 IGBT 模块,新洁能靠着和晶圆厂的绑定,准备接下安世中国区三成的车规订单。   这场僵局里没有赢家。荷兰大臣自己也承认,中国车企同样需要安世的芯片,双方得一起解决问题。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的话戳中了要害:就算早就想供应链多元化,真遇到这种事还是扛不住。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中荷会面的结果。欧洲车厂盼着芯片能尽快恢复供应,东莞工厂的工人担心原材料续不上,国内的芯片企业则盯着眼前的替代机会。全球产业链就像一张细密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觉得这场芯片僵局会怎么收场?欧洲车厂能撑过库存危机吗?国内企业又能接住多少替代订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343

猜你喜欢

朦胧烟雨楼

朦胧烟雨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