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女子花16万办了个“拼夕夕”版婚礼, 当场发飙表示:这不亚于婚礼现场新娘跟别人跑了! 这事儿挂上网后,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调侃说人家没骗你,这婚礼确实够在村里唠三天——不过是当笑话讲。但玩笑归玩笑,仔细一想,16万换来个“买家秀”现场,搁谁身上都得崩。 婚庆这行水太深了。说是友情价,结果成了杀熟现场。承诺20万的效果,转头6万外包给第三方,中间差价吃得够狠。新人以为买了条龙服务,实际到手是拼凑的纸板道具。背景墙掉漆,装饰歪斜,连鲜花都是蔫的。这哪是婚礼,简直是低成本话剧布景。 更绝的是,婚庆公司还理直气壮。好像新人花了钱就该自认倒霉。现在很多商家打着“定制”幌子,实际干的是一锤子买卖。前期吹得天花乱坠,后期摆烂不认账。反正婚礼就一天,新人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当场较真?等事后发现货不对板,尾款倒是卡住了,可心里的疙瘩永远留下了。 杨女士硬气拒付尾款,算是争了口气。但道歉能补上婚礼当天的遗憾吗?人生就一次的仪式,成了朋友圈里的段子。亲戚朋友嘴上不说,心里早笑翻了。这种尴尬,比直接吵架还难受。 其实类似翻车事件不少见。之前还有新人发现婚庆用的蜡烛是二手回收的,蛋糕模型是泡沫涂漆。行业缺乏标准,全凭商家良心。熟人介绍反而更坑,扯上人情连维权都别扭。明明是被坑了,还得顾忌丈夫和同学的关系。里外不是人。 网友说得犀利:现在啥都能省钱,唯独婚礼不能省。不是非要奢华,但基本质感得保证。与其迷信“友情价”,不如签合同时抠细节。效果图里的水晶吊灯实际是塑料片?T台尺寸缩水一半?这些都得白纸黑字写清楚。别等到婚礼当天,才发现梦想成了廉价剧本杀。 当然也有人觉得,婚礼重点是两个人过日子,场面无所谓。话虽没错,但既然花了钱,就该得到等价服务。16万不是小数目,在农村够盖半层楼。掏了真金白银,换来个“拼夕夕”现场,谁不憋屈? 最后还得说,商家吃相别太难看。赚该赚的钱,别把新人当冤大头。口碑砸了,以后谁还敢找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现在农村光棍真的泛滥成灾了,我伯伯家就是典型。他和伯母勤快能干,常年打工给
【2评论】【3点赞】
午夜骑士
没事,不付尾款就是少赚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