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把美国人整破防,他表示但挖出来的稀土,全都得送到中国加工…… 这番话看似矛盾,却道破了全球稀土产业的核心现状:稀土资源的 “储量” 与 “加工能力” 早已形成两极分化。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 年数据显示,全球稀土储量约 1.2 亿吨,美国以 1500 万吨储量位居第三,确实 “不缺资源”;但同期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球的 85%,深加工产品市场份额更是超过 90%。马斯克的言论,正是戳中了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 “致命短板”。 很多人误以为美国稀土资源匮乏,实则不然。除了已探明的 1500 万吨储量,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更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稀土矿之一,曾在上世纪 80 年代占据全球稀土产量的 90%。但如今,美国的稀土开发却陷入 “环保制约” 与 “成本高企” 的双重困境。 从环保角度看,稀土开采与初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与放射性废料,处理成本极高。2002 年,芒廷帕斯矿因环保超标被关闭,此后美国虽多次推动矿场重启,但当地居民与环保组织的抗议从未停止。2023 年,美国某稀土企业计划在亚利桑那州新建矿场,却因 “可能污染地下水源” 被法院驳回申请。反观中国,通过多年技术攻关,已建立起 “低排放、高回收” 的绿色开采体系,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园的废水处理率达 100%,放射性废料回收率超 95%,环保成本远低于美国。 从成本角度看,美国缺乏完整的稀土开采产业链。稀土矿开采后需经过 “选矿 - 焙烧 - 浸出 - 沉淀 - 冶炼分离” 等十余个环节才能形成可用的稀土氧化物,而美国仅保留了少量开采能力,后续加工环节几乎空白。数据显示,美国若将本土开采的稀土矿石运往中国加工,再进口成品,成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稀土产品高 30%;若在美国本土重建加工产业链,初期投资需超 50 亿美元,且至少需要 10 年才能形成稳定产能。这种 “高成本、长周期” 的现状,让美国企业宁愿 “全球挖矿,中国加工”,也不愿本土布局。 马斯克所说的 “挖出来的稀土都得送中国加工”,并非夸张,而是源于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 “技术壁垒” 与 “产能垄断”。稀土元素共有 17 种,其中铽、镝等 “重稀土” 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材料,但其分离提纯难度极高,被称为 “工业维生素中的黄金”。 在技术层面,中国已掌握 “稀土全元素分离” 核心技术。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稀土专家徐光宪院士团队研发的 “串级萃取理论”,将稀土分离纯度从 99% 提升至 99.9999%,且分离成本降低 40%。如今,中国企业已能实现 17 种稀土元素的单独分离,而美国、日本等国家仍依赖 “分组分离” 技术,无法实现重稀土的高纯度提取。2023 年,美国某军工企业为生产导弹制导系统,曾尝试自主分离铽元素,最终因纯度仅达 95% 无法使用,不得不从中国进口纯度 99.99% 的铽氧化物。 在产能层面,中国已形成 “从矿山到成品” 的全产业链布局。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 —— 中国稀土集团,在内蒙古、江西、四川等地拥有 12 座大型稀土矿,年冶炼分离能力达 20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 60%。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掌控着稀土深加工的 “最后一公里”—— 稀土功能材料生产。以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的钕铁硼永磁体为例,中国产量占全球的 85%,且高端产品(磁能积≥50MGOe)市场份额达 92%。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 Model 3 车型,其电机所用的钕铁硼永磁体,全部来自中国宁波的企业。 马斯克的言论,看似是对美国稀土现状的客观评价,实则反映出全球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稀土加工的 “深度依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军工等领域,无一能离开稀土材料,而中国在加工环节的垄断地位,直接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对美国而言,这种依赖已引发 “国家安全焦虑”。2022 年,美国出台《稀土供应链安全法案》,计划投入 10 亿美元扶持本土稀土加工产业,但截至 2024 年,美国本土仅建成 2 家小型稀土冶炼厂,年产能不足 1 万吨,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美国国防部 2024 年报告显示,美国军工企业所需的重稀土材料,80% 依赖中国进口,若中国停止出口,美国导弹生产将在 6 个月内陷入停滞。 对全球企业而言,“中国加工” 已成最优选择。除了特斯拉,宝马、大众、丰田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稀土材料,均从中国采购;苹果公司的 iPhone 摄像头防抖组件所用的镝元素,也依赖中国加工。某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坦言:“我们曾尝试与美国稀土企业合作,但对方不仅交货周期长,产品纯度还不稳定,最终还是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 毕竟,稳定的供应链比‘本土生产’更重要。”
“美国根本不缺稀土,全世界都能挖!”美国首富马斯克语出惊人,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
精致的老汉
2025-10-22 15:30:12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