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业部长最近放话,意思是中国要么继续供应稀土,不然全世界就得重新考虑是不是还要依赖中国。 这么嚣张,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嚣张的背后是印度的无奈。这话,可不是求人的态度啊。 众所周知,全球70%的稀土产量、85%的贸易量都来自中国,而且中国还有完整的加工产业链,这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印度自己也有稀土,可开采技术跟不上,本土工厂离了中国稀土就得停工。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真要摆脱依赖,得先把自己的技术和产业链搞起来,光喊口号没用。 这话说得太实在了,印度这波操作简直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典型。嘴上喊着让全世界“重新考虑依赖”,转头就在2025年6月密集向中国提交了近30份稀土进口许可申请,连商务部长都在议会直言“必须和中国沟通保供应”。这种前脚放狠话后脚求审批的反差,把“无奈”俩字写得明明白白。 印度确实有底气喊两句——手里握着690万吨稀土储量,占全球近35%,排到了世界第五。可这些埋在安德拉邦沿海砂矿里的资源,说是“纸面财富”都客气了。砂矿里混着钍元素,得用特殊设备分离,印度既没技术也没资金,生态保护法规更是一道绕不过的坎。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海滩上的稀土闲着,自家电动车工厂还得花2亿美元从中国买稀土磁铁,2024-25财年进口量就达5.3万多吨。 更尴尬的是产业链的断层。印度最大的稀土企业只能产粗矿,要加工成能用的氧化物还得运到国外。有媒体扒出过一个细节:印度从日本进口的稀土磁铁,追根溯源原料竟是自家砂矿。等于把自家矿石低价卖出去,再花高价买成品回来,这中间的差价和主动权,全捏在别人手里。 喊“摆脱依赖”的口号谁都会,但真要做起来难如登天。印度不是没试过,2025年6月宣布暂停对日出口稀土保资源,还想和日韩合作造磁体,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日韩自己都依赖中国的加工技术,哪有能力帮印度突破瓶颈?暂停出口更成了笑话,毕竟自己造不出成品,断了粗矿销路反而亏了本。 美国曾给印度画过“大饼”,拉它进“去中国化”稀土联盟,承诺给技术给市场。可印度很快发现全是空头支票:美国自己稀土产能都不足,《通胀削减法》的电动车补贴只给本土企业,跟印度半毛钱关系没有。更狠的是美国还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进口俄罗斯石油都要面临500%惩罚性关税威胁。对比之下,中国给的是“现货”——只要合规申请,稀土就能稳定供应,工厂就能正常运转。 今年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控后,印度的底气更虚了。新规里“含中国稀土成分超0.1%再出口需审批”的条款,精准戳中它的痛点。2024-2025财年印度进口的稀土磁体80%来自中国,一旦供应断了,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等核心产业全得停摆。这不,没多久印度就表态绝不转售中国稀土给美国,企业还乖乖提交“最终用户证明”,承诺不用来造武器。 说到底,稀土博弈拼的不是储量数字,是开采技术、加工能力和完整产业链。中国能占全球69%的产量、90%的重稀土永磁体供应,靠的是几十年磨出来的硬实力。印度连17种稀土里的4种都处理不好,高端产品纯度都不达标,却想让全世界跟着它“摆脱依赖”,未免太不切实际。 真要硬气起来,不如学学沉下心搞技术。不然再嚣张的狠话,到最后都得变成求人的申请单,毕竟产业命脉捏在别人手里,嗓门再大也没用。
你问我为啥巴基斯坦没几个印度教徒,印度却养着一亿多穆斯林?别急,听我唠。
【84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