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危,他吃力地握笔写下三道横杠,又敲了三下木床,陪护人员猜了半天,终于领会时,主席笑了,他们哭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父亲毛贻昌靠种地维持生计,母亲文氏管着家里的琐事。他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先在私塾念书,学些基础的字词和经典。后来进了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接触到算术、地理这些新东西。1910年转到湘乡县立高等小学,继续读书。次年去长沙,考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后升本科。在学校里,他加入学生团体,读了不少西方书籍,还留意国家大事。1918年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那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9年回湖南,办新民学会,聚集青年讨论社会问题。1920年创办文化书社,推进步步思想。1921年7月,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早期党员。之后投身工人运动,在长沙和安源煤矿组织罢工。1923年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处理国共合作事宜。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带队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推动土地政策。1928年和朱德部队会合,组建红四军,发展游击战法。1930年代领导根据地工作,指挥反围剿战斗。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确立党内领导地位。 抗日战争开始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根据地。1937年指挥部队在陕北建延安政权。1945年抗日结束,进入解放战争,指挥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代推动土地改革,实现农业集体化。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工业基础。同时指导社会主义改造,把私营企业转为公有。1970年代健康下滑,心脏和呼吸出问题。1976年状况恶化,需要常年医疗护理。 1976年9月,毛泽东身体极度衰弱,常在昏迷中。医护人员每天清晨检查生命指标。那天9月8日早上,护士进屋发现他手指动弹,眼皮颤动后睁眼。护士叫来周福明,他是理发师兼警卫员,在身边工作16年,懂生活细节。周福明靠近床边,毛泽东张嘴但声音不清。他抬右手要纸笔,周福明取来,放笔在他手里,托纸让他写。他用力画第一道横线,停顿后画第二道,再画第三道。纸上三道横线,大家看不懂,转向周福明求解。 周福明一时没明白,这时毛泽东手指敲床板三下。三声敲击后,周福明联想到“三木武夫”。他问是不是想知日本首相三木武夫情况,毛泽东笑了笑确认。周福明报告中央,几箱资料送到病房。因虚弱无法自己看,周福明坐床边慢速朗读档案。读到日本大选时,毛泽东拉他手,问三木武夫在不在参选名单。周福明查文件,说在名单里,毛泽东才放松继续听。 这个举动反映出毛泽东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三木武夫当时是日本自民党总裁和首相,对中日关系有影响。1972年中日建交后,两国互动增加。毛泽东生前重视日本动态,尤其大选结果。三木武夫推动反垄断法改革,在党内有争议。资料包括他的政见和选举信息。毛泽东听这些内容,是最后一次接触外部信息。周福明朗读时,医护人员感动落泪,感受到领导人的责任感。 三木武夫生于1907年,毕业于明治大学,早年从政。1947年加入民主党,后转自民党。1974年当选首相,推行政治改革,打击腐败。但面临党内反对,1976年大选中败北。毛泽东询问他,源于对日本政局的兴趣。那年日本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三木试图整顿党风,却引发反弹。选举结果,三木下台,福田赳夫接任。毛泽东听闻三木在名单,显示他对邻国变化的留意。 9月8日晚,毛泽东血压下降,政治局成员分批探视。9月9日凌晨,心跳异常,医疗队抢救但无效。零时10分,心脏停跳,享年82岁。消息上报,中共中央公布,全国哀悼。遗体处理后,移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供瞻仰。群众排队进入大厅,瞻仰水晶棺。活动持续几天,参与者众多。 9月18日,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华国锋主持。广场上百万群众聚集,旗帜低垂。大会后遗体火化,骨灰置八宝山革命公墓。各地组织悼念,工厂学校停工默哀。毛泽东一生贡献巨大,从革命到建国,推动多项政策。他的逝世标志一个时代结束,影响深远。全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哀思,报纸广播报道详情。 毛泽东早年经历塑造了他的思想。从农村到城市求学,他看到社会不公,推动变革。在党内逐步上升,领导多项运动。建立根据地时,注重群众基础,制定实用策略。解放战争中,战略决策关键。建国后,经济建设起步,工业农业并进。健康问题从1972年加重,多次住院。1976年地震后,病情恶化,但仍关注大事。 事件中周福明的作用突出。他从1960年起服务,熟悉习惯。猜出“三木”意图,显示默契。资料送来后,朗读过程仔细,确保清晰。医护团队全年守护,记录变化。毛泽东最后阅读关于三木的书,体现对国际的重视。日本那时经济腾飞,中日关系改善。三木访华,推动友好。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