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杨振宁的诺奖和理论,他最戳我的是“把科学活成了一辈子的实在事”,这股“不飘”的劲儿太难得。 很多人觉得顶尖科学家靠天赋“取巧”,可杨振宁信奉“宁拙毋巧”,后辈说他桌上永远堆着演算记录,再新的问题他早私下啃透了。更难得的是他不把学问当“私产”,晚年扎根清华,捐工资、募资金,90多岁还给学生发邮件聊计算,真把自己活成了“指路松”。 最戳心的是他把科学和家国拧在一起,冲破阻碍给中国科学界搭桥,说“帮中国人增加自信心”是最大贡献。这哪是单纯做研究,分明是用一生践行“共同途”的承诺。 现在总说“科研要坐冷板凳”,可杨振宁的精神明明是“冷板凳上也能种出参天树”。你觉得这种“扎实又有温度”的科学精神,杨振宁在物理界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在今天最该传承的是哪点?
别只盯着杨振宁的诺奖和理论,他最戳我的是“把科学活成了一辈子的实在事”,这股“不
考特尼
2025-10-21 15:12: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