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旦开战,中国的策略就是“壮士断腕”:用沿海经济带,换掉美国整个亚太霸权!戴旭上校的观点很明确,我们最多是发展重心西移,但美国的代价,将是其遍布日韩的41处军事基地被彻底清除。 美国总以为拿捏住了咱们的沿海,就能扼住中国的咽喉。 他们在日本、韩国部署了超过8万驻军,建了41个军事基地,航母、B-2轰炸机、各种导弹虎视眈眈,自以为能在一夜之间就让咱们的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龙头陷入瘫痪。他们算计得确实精明,但他们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的战略远见和决心。 戴旭上校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我的沿海,我就打你的命根子——亚太军事基地。 这可不是对等的交换,美国的军事基地是固定的、脆弱的,而中国的战略纵深是广阔的、坚韧的。 咱们手里的“杀手锏”就是东风系列导弹。美国《国家安全杂志》自己都发文哀叹,一旦开战,最初48小时可能会非常糟糕,美军必须做好承受超过一千枚导弹和无人机猛烈攻击的准备。 这可不是咱们在吹牛,这是美国人自己吓自己。咱们的东风-11、东风-15短程导弹,能把第一岛链炸个底朝天;东风-21D和东风-26,是专门为航母准备的“航母杀手”,射程覆盖关岛,让美国的航母编队不敢轻易靠近。 更别提还有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过5倍音速,还能在大气层里“打水漂”,现有的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 想象一下,成百上千枚导弹带着不同弹头,钻地的、集束的、电磁脉冲的,像暴雨一样砸向那些挤在狭小岛屿上的美军基地,跑道、油库、指挥中心瞬间化为火海,飞机还没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上。 这样的饱和式攻击,就算有“萨德”、“爱国者”也顶不住,以色列拦截伊朗导弹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再先进的防御系统也有弹药耗尽、不堪重负的时候。 美国在亚太经营了几十年的霸权,在咱们“东风快递”面前,可能撑不过两天。 当然,戴旭上校也从不讳言,这场仗打起来,咱们的沿海经济带肯定会付出惨重代价。美国有能力重创我们的沿海城市,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但是,代价不等于失败。中国作为坚韧的第三世界国家,即便受损也能往西重建。 这个“重建”的底气,就来自于西部大开发二十多年的深厚积累。国家早就布局了西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鼓励类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吸引了大量产业向西部转移。 如今,西部早已不是单一的农业和能源基地,陕西的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国产大飞机C919的60%关键部件都是“陕西造”;重庆成了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五城;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能把黑乎乎的煤炭变成附加值上万元的“白金”烯烃。从“黑笨粗”到“高精尖”,西部的产业转型已经完成,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工业体系。 更关键的是,西部有取之不尽的能源和资源。西部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八成以上,油气当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是国家当之无愧的能源“压舱石”。 咱们投运的35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有20多条都发源于西部,“西电东送”为全国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就是工业能力和能源供应。只要西部的能源和工业机器还在转,咱们的战争机器就不会停。再加上这些年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枢纽工程遍地开花,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让西部从内陆腹地变成了开放前沿。 一个能源充足、工业完备、交通便利的西部,完全有能力在沿海受损的情况下,扛起国家运转的大旗,支撑我们打一场持久战。 所以,戴旭上校的“壮士断腕”,不是一句悲壮的口号,而是一个冷静的战略计算。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咱们赚。 美国总想用一场速决战来打断中国的崛起,但他们没想过,中国已经做好了打一场“不对称”战争的准备,用我们的一部分,换它的全部。 这,就是今天中国敢于对任何霸权说“不”的真正底气!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2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