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蒋介石看着十大元帅名单,突然,他指着其中一个名字,对宋美龄说:这个人可太厉害了。蒋介石口中的“这个人”,被他称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诡计最多的人”。 可问题来了,陈毅到底做了什么,让蒋介石记恨了一辈子? 先倒回到1934年。那年红军主力长征,陈毅因为腿伤,没跟着走。 留在江西,带着一小股人马,被几路国民党大军围得死死的。 换个一般人,早就认命了。但陈毅没走、没躲、也没投降。 他就在南方这一块山林里,硬是熬了整整三年。 饿了吃野果,伤了自己包扎,冬天连棉衣都没有。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梅岭被围,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 陈毅以为自己活不过那一晚,写下了那句狠话:“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结果呢?蒋介石当时连发三道军令,说陈毅已被击毙。 可陈毅偏偏像“泥鳅”一样,硬是从包围中钻了出去。一年又一年,国民党军围来围去,就是拿他没办法。 三年后,西安事变一爆发,陈毅这边的压力才算松了口气。 这事之后,蒋介石就知道,这人不好对付。 时间再往后推十几年。 1947年,孟良崮。 这是蒋介石最不愿提起的一场仗,也是他心里永远的痛。 他亲自部署,把最得意的整编74师,也就是张灵甫的部队,丢进山东。 想一口吃掉华东野战军,来个“中心开花”。 但陈毅和粟裕早看穿了这招。 他们不着急打,反而故意示弱,往后撤。 张灵甫一看敌人退却,以为机会来了,带着部队杀进孟良崮山区,结果正好钻进了陈毅设计的口袋。 74师被包了饺子,整整三万人没一个跑出来。 张灵甫死在乱枪之中,电报传回南京,蒋介石当场摔了茶杯。 据说他当晚痛哭,连夜召集作战会议,骂遍了所有将领,但就是没提陈毅的名字。 不是忘了,是气得提不出口。 你以为这就完了?其实最让蒋介石头疼的,还在后面。 1949年,上海。 当时陈毅被任命为新中国上海市长。这个职位,不是光鲜,是烫手山芋。 上海当时什么样?黑帮横行、物价飞涨、工厂停工、银行躺平。 换个人,根本扛不住。 但陈毅来了,第一件事,不是抓人,是稳物价。 他亲自跑市场,盯着米价、布价,找商人谈,跟银行盯。 他知道,上海是金融口,不能乱。等局势稍稳,才开始动手清理特务和黑帮。 处理黄金荣那一笔,才叫绝。 没有枪,没有抓,陈毅找人把他请出来,然后安排他在“大世界”门口扫地。 你说他是羞辱也好,是震慑也行,总之,全上海都看懂了:新政府来了,不一样了。 蒋介石听说这事的时候,沉默了好一会。 他知道,这不是打仗的“狠”,这是治理的“稳”。 他知道,这个人,不光能打仗,还能管城市。 这才是真正的对手。 所以1955年,看到元帅名单,他才会说出那句话。 不是因为仇,而是因为服。 哪怕是蒋介石,也得承认一句:“这个人,是我这辈子最难缠的对手。” 所以啊,别光看陈毅元帅那些诗词风骨,他身上的那股“狠劲儿”和“韧劲儿”,才是真正让他立住的根。 也正是这种人,才配得上元帅的军衔,也配得上历史的尊重。 信息来源:《陈毅、粟裕的指挥部,80多年后“串珠成长链”了》——人民政协网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