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将对中国出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的30%改为人民币结算,成功压低了铁矿石价格。 我们的铁锅、小区的钢筋、汽车的框架,这些钢铁制品的原材料“铁矿石”,很多都来自这家全球顶尖的矿企——必和必拓。 中国身为它最大客户,每年都会从那里购入数量颇为可观的铁矿。如此庞大的进口规模,生动展现出双方贸易往来的紧密。 最近出了个挺关键的事: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这家公司卖给中国的铁矿石,有30%得用人民币结账,不再是以前大伙都默认的美元。 别觉得这只是 “换个钱包付钱”,这里面藏着我们国家在国际生意场上的一次实实在在的突破。 要弄明白这事有多重要,得先说说以前我们买铁矿有多“憋屈”。 早几年,国内的钢厂想买铁矿,都是各干各的,这家怕买不到就偷偷加价,那家为了抢货又往上抬,国外的矿企一看我们自己先 “内斗”,就趁机把铁矿石价格炒得老高。 有一年铁矿价翻了好几倍,国内不少小钢厂成本扛不住,差点就关门了。 更麻烦的是,以前买铁矿都得用美元,我们得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中间不仅要多花手续费,还得盯着美元的汇率,要是美元涨了,我们买同样多的铁矿就得多花钱,等于平白多掏了冤枉钱。 这不是因为人民币不好用,而是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买石油、铁矿这些 “硬通货”,都习惯用美元,我们也只能跟着按这个规矩来。 现在能让必和必拓松口用人民币,不是人家突然大方,是我们自己攒够了底气。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我们成立了矿产资源集团,简单说,以前是各家钢厂“单打独斗”,现在变成“组团砍价”,所有钢厂要的铁矿,统一由这个集团去跟国外矿企谈。 除了抱团,我们还找了别的合作伙伴,不再只盯着澳大利亚的矿,这些年陆续跟西非的几内亚、巴西的淡水河谷这些地方合作,开发新的铁矿来源。 必和必拓愿意点头,其实也是算过账的,中国每年用的铁矿石,占全球总用量的一半还多,对它来说,中国市场就是“饭碗”,要是不答应我们用人民币结算,万一我们转去买别家的矿,它损失可就大了。 而且 30% 这个比例也很有讲究,不算太高,既不会让它手里的人民币太多、担太大风险,又能给我们一个台阶,保住双方的合作关系。 当然,也不能把这事想得太完美,现在只是“现货交易”的 30% 用人民币,那些签了好几年的长期合同,还没改成人民币结算。 而且除了必和必拓,其他大矿企比如力拓、淡水河谷会不会跟着学,现在也说不准,我们要走的路还长,这只是第一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已经挺提气了,从以前买矿只能被动挨宰,到现在能跟全球最大矿企谈 “用什么货币结账”。 这背后是我们一点点把主动权拿了回来,抱团采购是底气,多找矿源是后路,推进人民币用在国际生意上是长远打算。 未来可能还有挑战,但至少让我们看到,在国际大生意里,我们不再是只能跟着别人规则走的一方,慢慢也能参与制定规则了。 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挣来的。 信源:大公报--2025-10-12--《澳洲必和必拓将以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 中国首次夺得铁矿石定价权》
这操作真的给我看笑了。前脚刚收了我家的人民币,笑呵呵地说以后铁矿石就这么结了啊
【7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