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开国少将贺健去军营看望儿子时,却被哨兵拦在门口,贺健没有为难哨兵,而

青霭悟禅机 2025-10-11 20:08:46

1970年,开国少将贺健去军营看望儿子时,却被哨兵拦在门口,贺健没有为难哨兵,而是说:“叫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来见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贺健将军这个名字,也许对很多年轻人有些陌生,但在老一辈军人心中,却像一座山一样让人敬畏,他不是靠摆架子、说漂亮话让人服气,而是靠一辈子都没拐弯的性格和一条铁打的规矩,把人带得服服帖帖。 他脾气火爆,谁都知道,但这股火气从来不是为了自己,他发脾气,基本都是在为原则较真,别人讲情面,他讲规矩;别人想走捷径,他坚持老办法,贺健常说,部队要有铁纪,做人要有底线,这些话他自己一辈子都没违过。 1970年,他到河北保定,专门去部队看望在那当兵的儿子,那天他穿着普普通通的旧军装,没带警卫,也没通知部队,像个普通老头一样到了营门口,哨兵一看不认识,也没证件,坚决不让进,贺健没急,反而很欣慰,哨兵不因来人年纪大、看起来有来头就通融,这正是部队该有的样子。 看到哨兵这么较真,贺健也不绕弯子,直接让哨兵去叫师长裴飞正跑步来见他,这一句话,既是考验,也是信任,哨兵一时有点懵,但还是照规矩办事,很快消息传到师部,裴飞正听说是老首长,二话不说就跑了出来。 这事后来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都说,贺健少将自己不开绿灯,守规矩守到骨子里,别人要是有点身份,早亮证件、走后门了,他却偏要看部队的门风硬不硬,等师长气喘吁吁赶来,贺健第一句话不是埋怨,而是夸哨兵做得对,规矩面前,他从来不搞特殊。 其实,这样的性格,他年轻时就有,贺健小时候家里穷,十几岁开始下地干活,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做事不带含糊,18岁那年,他对家里说要去学手艺,实则偷偷报名参军,从此没回过头,第一次上战场,他靠着一把鱼叉干掉了敌人,被部队记住了。 后来他跟着红军、八路军东奔西跑,经历过黄麻起义、长征,也在抗日战场上当过团长,部队里,他管兵很严,甚至有时让人觉得冷酷,可他对士兵好,谁都知道,裴飞正就是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时,裴飞正犯过大错,差点被处分,贺健不护短,但讲理,为了救这位部下,主动上报,说教育没到位,愿意担责任,把人从处分边缘拉了回来。 打仗时,他一向冲锋在前,最危险的时候,他为掩护首长,把人推下山坡,自己却背部重伤,后来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战场上就得有人站出来,还有一次,部队陷入绝境,有人想当逃兵,他当众执行纪律,枪毙了逃兵,稳定了军心,当时不少人心里恨他,可事后都明白,这是在救整个队伍。 贺健对自己要求更严,有人说,贺健一辈子没给家里人带来什么便利,他的儿女在部队、单位,都不许打着他的旗号办事,哪怕是亲生骨肉,他也不许搞特殊,连看望儿子,都不肯提前打招呼,别人觉得他不近人情,其实他心里比谁都疼家人,只是不善于表达。 他有八个孩子,在家里是出了名的严父,只要他在家,孩子们都不敢大声说话,他给孩子交学费、剪指甲、买糖果,做这些事从来不说好听的话,晚年住院,和女儿因为治疗意见吵得翻脸,女儿生气回了北京,他却默默寄钱过去,还叮嘱“要吃好点”,他的爱总是藏在细节里,从不在嘴上。 他对妻子也很严格,妻子比他小十几岁,刚结婚时还怕他脾气大,可几十年一起过下来,贺健不善言辞,但生活上的照顾从不马虎,别人家过年吃大席,他家里依然清汤寡水,孩子们穿旧衣服,他自己更是常年穿打补丁的军装,有人说他倔,其实他只是觉得,规矩和节俭是家风,不能丢。 贺健的影响可不止在家里,裴飞正后来当了师长,也成了守纪律的典范,他常拿贺健的事教育年轻干部,说军队要靠规矩立身,贺健的儿子退伍后进了铁路系统,干活兢兢业业,从不搞特殊,家风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 贺健一生没写过回忆录,也不喜欢接受采访,有人劝他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他总是摆摆手,说:“我的事不值一提,都是应该做的,”其实,他这些平常事,恰恰最让人佩服,到他九十多岁去世,身边不少老部下、老战友都来悼念,大家说,贺健是那种让人又怕又敬的人,但最让人服气。 有人说他脾气太大,有时太较真,可正因为这股子脾气,他一辈子没走过歪路,哪怕是上级领导给不切实际的命令,他也敢拍桌子争辩,因为他觉得,执行错误的命令,比得罪人更危险,他吃过不少亏,也丢过官,可他心里坦荡,不为别的,只为对得起职责和良心。 信息来源:中红网——开国将军贺健之子贺平访问长征书院(组图);红安网——贺健

0 阅读:0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