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就没打算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一个强国。就在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拿着稀土样品第三次访问白宫时,瓜达尔港2024年那份净利率不足15%的财务报表,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交开始到现在是几十年一条线下来,这条线的核心一直都是稳定和战略安全,而不是让对方变成第二个自己。 有人觉得中国搞中巴经济走廊,就是想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下一个“东亚奇迹”,但这其实是个误解。 中国对巴基斯坦最大的期待,从来都是希望它稳,不希望它乱,因为它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东的一扇门,是维护西部安全的关键缓冲区。 如果仔细去看每一步项目的资金结构和推进情况,会发现中国的投入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类和民生类领域,并没有出现像当年援助非洲、扶持轻工业那种“造血型”投资,这说明中国的主要目标是稳态发展,不是要让巴基斯坦变成区域制造业大国。 瓜达尔港的情况就是尤其典型的。 根据巴基斯坦港口管理局和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年报,港口总投资数十亿美元,2024年的净利率不到15%。 说明中国在港口的主要收益并不是账面上的利润,而是战略层面的安全收益,港口通了,走廊能用,就意味着中国西部的能源供给线多了一条可选路线,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才是最大的价值。 对巴基斯坦来说,确实有就业和港口收入的好处,但光想靠这点港口利润就腾飞是不可能的。 我们向来很讲究原则性,清楚推进节奏要控制好,不能一口气投太猛,也不能让对方在财政上被压垮。 至于巴基斯坦和美国,实际上过去三年巴方高级将领就多次到访华盛顿,讨论防务合作、反恐和地区安全问题。 外界有解读说这是巴美关系“回暖”的信号,也有人拿来和中巴关系对比。 但如果看实际情况,美国的关注点更多在阿富汗局势与核安全控制,而中国看重的是区域稳定和经济走廊安全,两者目的不同,手段也不同。 巴基斯坦自己在中美之间的平衡,其实更像是在为自身争取喘息空间,中国对此是理解的。 因为中国最需要的,不是巴基斯坦替自己挡枪,而是它能在自己的边境那一侧维持秩序。 中巴关系之所以稳,就是在于机制清楚。 经济上,中国主投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普遍合同透明、风险可控;安全上,双方在反恐和情报上有常态合作。 外交上,两国在联合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上互相支持。 但这种稳,并不是要去塑造一个强势的邻国,因为强国意味着独立决策的空间变大,而中国更在意的是对接顺畅。 中巴合作设计的原则是“互利但有边界”,边界就是不能让合作项目超出两国现实承受能力。 这其实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其它国家的做法差不多,基建先行,带动就业、能源、交通,然后让市场自己消化,不搞高风险高杠杆。 巴基斯坦现在想要的就是经济腾飞,他们现在的经济确实困难,外汇储备长期紧张,通胀高,政治局势不稳定。 但中国没有趁机“控股”巴基斯坦的重要资产,中国贷款占巴外债比例不算高,多为长期低息,同时还有债务重组和延期安排。 这种做法其实和中国整体对外金融合作方针一致,是帮对方稳局势,而不是增加依赖。 放眼未来,中国在巴基斯坦依然会保持投入力度,但节奏不会冒进。 巴方如果能借助已经建好的基础设施推动本国产业升级,逐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这才是合作的良性循环。 而中国的收益,就是一个更安全的西部环境和更广阔的贸易通道。
中国,从来就没打算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一个强国。就在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拿着稀土样品第
阿皮历史库
2025-10-11 11:01:1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