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安徽85岁尼姑圆寂前安排弟子“我死后不要火化,把我装进缸里,三年后打开

轩叔观察 2025-10-10 17:55:09

1995年安徽85岁尼姑圆寂前安排弟子“我死后不要火化,把我装进缸里,三年后打开我便成佛!”3年后,弟子打开缸,顿时惊呆了。[无辜笑]   这位比丘尼的一生颇为传奇,她1911年出生于苏州姜家,取名素敏,家境优渥的她不仅接受传统私塾教育,还学习了四书五经和琴棋书画然而最吸引她的却是佛法,她常随母亲到寺庙听经,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心经》《大悲咒》等多部经典。   29岁时她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前往山西五台山显通寺落发出家,法名仁义,在青灯古佛的修行中,她意识到医道与佛法可以相辅相成。   1942年已过而立之她毅然考入沈阳医学专科学校,系统学习中西医理论和针灸技术。   朝鲜战争爆发后,仁义师太以医护人员的身份随志愿军奔赴前线,在枪林弹雨中,她用针灸为伤员止痛疗伤。   有次她在救治伤员时自己被弹片所伤,却简单包扎后继续工作,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以医济世的信念。   战争结束后仁义师太先后在吉林、通化等地医院工作。   1976年她在通化开设诊所,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分文不取,当地老人回忆,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人求医,她都会背上药箱出诊。   1982年宗教政策逐步落实,仁义师太得以重返佛门。   次年她云游至九华山,见通慧禅林年久失修,殿宇倾颓,便发愿重修,那时她已年逾七旬,仍亲自参与搬运建材、监督施工,经过数年努力,这座古刹终于重现往日庄严。   此后十多年间,她一边管理寺院,一边为周边百姓义诊,九华山下的村民至今还记得这位背着药箱的比丘尼,无论贫富,她都一视同仁地施治。   1995年农历十月,仁义师太返回通慧禅林,开始静坐念佛,并逐渐停止饮食,七日后她清晰交代后事,遗体不作火化,需以坐姿入缸,缸底铺木炭,头部盖石灰,密封后安置三年,十月初七,她安详示寂,世寿八十四。   弟子们遵照遗嘱,将师太法体盘坐装入特制陶缸,用黄泥严密封闭缸口,此后三年陶缸一直安放在寺院静室,长明灯昼夜不熄。   1999年1月2日,在众多僧俗弟子的见证下,住持思尚法师小心开启缸盖,在场者发现,经过三年封存,师太的遗体依然保持端坐姿势,皮肤尚有弹性,指甲和头发均有生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右手仍保持着持针的手势。   这一现象引起了佛教界的关注,通慧禅林随后请来工匠,依照佛教传统为肉身敷金供奉,如今这尊肉身菩萨仍安奉在通慧禅林大殿内,成为九华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仁义师太的一生,从大家闺秀到战地医生,从乡村郎中到佛门尊宿,每次身份转变都贯穿着慈悲济世的初心,她将医术与佛法完美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菩萨利生精神。   在通慧禅林,每日都有来自各地的信众和游客前来瞻仰仁义师太的肉身像,寺院僧人会向来访者讲述师太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她以医弘法、济世利人的事迹,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或许比肉身不腐本身更值得人们深思。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位师太的一生太传奇了,从大家闺秀到志愿军军医再到比丘尼,每一个选择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智慧,真心敬佩!”   “科学怎么解释肉身不腐?有没有懂的出来说一下?是不是和缸里的木炭、石灰这些干燥材料有关?”   “不管信不信佛,能一辈子行医救人,免费给穷人看病,就凭这点就是活菩萨,功德无量。”   “我去九华山朝拜时见过仁义师太的金身,特别庄严,当时听讲解员说她是国内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萨,觉得特别震撼。”   “最打动我的不是‘奇迹’,而是她一生的坚持。战争年代上前线,和平年代办诊所,晚年还重建寺庙,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有人说头发指甲死后还会生长,是不是真的?这算是医学上的正常现象吗?”   您认为这是佛教修行的殊胜成就,还是可以用科学原理解释的自然现象?   官方信源:中国政府网

0 阅读:39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