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就在刚刚! 乌克兰宣布了! 10月8号,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一项新决议,内容很明确:在当前这个特殊阶段,从村里的议会到州一级的机构,不管是村长还是市长,所有地方工作人员都得留在岗位上,确保地方的日常服务不中断。 乍一听这政策,好像挺符合当下的情况。战争打了这么久,全国快四分之一的人都流离失所了,200多万栋房子被砸坏,要是基层没人管事,老百姓喝水、看病、领救济这些事儿真能成大问题。之前东部有些地方就因为工作人员跑了,垃圾堆得没人清,老人想买点常备药都找不到地方,现在强制留岗,至少表面上能把基层服务的架子撑起来。而且乌克兰早有全国抵抗体系的说法,地方政府本就该和防卫力量、民间组织搭伙保障安全,留岗好像也是这套体系里该有的事。 但往深了想,这决议更像个没搭好地基的架子,看着唬人,实则经不起推敲。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决议只喊着“必须留岗”,没说怎么保这些人的命。东部有些州离前线就几公里,俄军的导弹和无人机说不准啥时候就过来,很多地方办公室连个防空洞都没有,让工作人员硬守着,这不等于把人往危险里推?之前就有市长在办公室处理物资调配的事,被流弹擦伤了腿,现在连句安全保障的承诺都没有,谁能踏实留下来? 更现实的是钱和物资的难题。乌克兰现在经济早就扛不住了,40%的工业产能都没了,全靠西方援助过日子,之前就有消息说50万公务员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更别说基层工作人员的补贴。有些地方连打印文件的纸都缺,冬天取暖的煤也不够,让大家饿着肚子、冻着手办公,就算人留下了,活儿也干不踏实。基层要管的事儿多着呢,分发联合国的救援物资、登记流离失所的家庭、协调防空警报后的疏散,哪一样都得有物资撑着,光靠一句“留岗”的命令根本没用。 还有个绕不开的矛盾,这些工作人员也是普通人,家里都有老人孩子要顾。乌克兰早就不让18到60岁的男性离境了,很多基层人员的家人要么躲在集体避难所,要么已经逃到了国外,自己守在岗位上,心里哪能不惦记?之前哈尔科夫就有个村长,一边要帮村民领救济粮,一边还要担心在基辅避难的女儿,最后实在熬不住,偷偷跑了一趟被通报批评。这种时候不解决家人的安置问题,光靠强制命令留岗,只会让人心里更抵触。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政策可能会变成新的“形式主义”。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怪现象,上级只查有没有人在岗打卡,却不管实际干了啥。有村民反映,去村委会办身份证明,工作人员是在,但电脑早就没电了,只能让等通知,这样的留岗根本没意义。更讽刺的是,乌克兰公务员平均工资反而涨了17%,部长级官员月薪都到一万美元了,可前线士兵津贴才一千多人民币,基层人员看着这差距,再让他们冒风险守岗,难免会觉得寒心。 说到底,这决议更像议会给外界看的“姿态”,显得自己还能掌控局面,却没解决基层最实际的困难。特殊时期的治理,靠的是解决问题的实在办法,不是喊口号的强制命令。要是安全没保障、工资发不出、家人顾不上,再严厉的决议也留不住人心,更守不住老百姓需要的日常服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涉乌决议 乌大选 西式议会 基辅公国
刚刚刷到一条消息,说一张图能看出我国在朝鲜的地位如何,我一开始还纳闷“一张图能看
【3评论】【12点赞】
神魂至尊
吃瓜,继续打,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