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冬天,陈寿昌站在龙门山脚下,眼前只剩下四百来号人,个个衣衫破旧,枪也快打光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4年深冬的龙门山,湘鄂赣苏区在国民党军的反复“清剿”下已支离破碎。省委书记陈寿昌身边只剩下四百余名战士,枪支残缺,冬衣破烂。更严峻的是,由于电台在突围中被毁,他们已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全然不知中央红军主力早已踏上长征路。面对绝境,这位28岁的书生书记对军区司令员徐彦刚立下誓言:要把红十六师重新组建起来。 当时苏区百姓大多躲进深山,地方武装也被打散。陈寿昌却提出“扩红”计划,派傅秋涛、黄家高分别前往鄂东南和通城、崇阳寻找失散红军。几个月后,两人带回近千人,加上原有部队,红十六师恢复到1200人规模。陈寿昌更亲自走村串户动员青年,用“保家保田”的朴实道理打动群众。到1934年底,部队竟发展到近2000人。 然而陈寿昌的判断出现偏差。他仍坚信大兵团作战模式,计划“打回中央苏区”。这与当时实际已转为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相悖。1934年11月,部队在万载县遭国民党军几个旅合围。陈寿昌指挥突围时,为救被困伤员返身冲回火线,在崇阳老虎洞战斗中弹牺牲。此役红军损失上千人,被迫转入分散游击。 接替指挥的徐彦刚、傅秋涛改变策略,利用山区开展游击战。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骨干,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家乡镇海建起的寿昌公园和崇阳的烈士陵园,至今记录着这位书记的牺牲。尽管陈寿昌的军事决策存在争议,但他临危受命时展现的坚定信念,成为湘鄂赣革命火种不灭的精神象征。 信息来源: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红色英杰:陈寿昌》、中国军网《党的忠诚卫士陈寿昌》、中华英烈网《陈寿昌:血洒幕阜铸忠魂》、咸宁日报《陈寿昌:血洒幕阜铸忠魂》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准放。孟良崮一战后,国
【3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