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因“福克兰群岛战争”声名鹊起的撒切尔女郎,一上台就把“保英领土”的态度搬到了香港问题上。 说起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人,很多英国人还记得她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首相,从1979年干到1990年,整整11年。这段日子,她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让英国经济起死回生,但也惹来不少争议,比如大规模私有化和削减福利,搞得工会罢工不断,失业率一度飙到300万。她出生在1925年的一个小镇,家里开杂货店,从小就帮父亲算账,养成了一股精打细算的习惯。读化学专业,毕业后当过研究员,后来转行从政,1959年当上议员。1975年,她击败党内老大爱德华·希思,成为保守党领袖,那时候女人在政坛还少见,她一上来就直奔首相宝座。1979年大选,她承诺要治好英国的“病”,结果真就赢了。 上台没多久,她就面临经济衰退和劳资冲突,民调支持率掉到谷底。转机来得突然,1982年4月,阿根廷军队突然登陆福克兰群岛,那地方是英国海外领地,离本土八千多公里。撒切尔二话不说,下令海军出击,花了两个多月就把阿根廷打败了。这场仗打得干净利落,她的支持率直接从25%窜到50%以上,媒体给她起了“铁娘子”的外号。福克兰胜利不光是军事上的,还让她在外交上尝到甜头,英国人觉得海外领土能靠硬实力保住。这股气势,直接带到了亚洲的香港问题上。香港从1842年鸦片战争后就成了英国殖民地,租借的新界土地99年,到1997年到期,中国那边早就放话要收回主权。撒切尔上台后,觉得香港是英国在亚洲的门面,经济上贡献大,丢了面子丢不起。 1982年9月,她飞去北京谈香港未来。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没几年,邓公掌舵,态度特别明确:主权问题没得商量,必须全盘收回。撒切尔带了一堆法律文件,辩称香港岛是永久割让的,新界租借到期后英国还能继续管。她想保住行政权,甚至军事存在,觉得英国在香港有两千多士兵,海军还能封锁港口。结果中方一口回绝,说拖下去就自己动手。谈判刚开始,她就觉得棘手,但福克兰的经验让她一时脑热,私下评估过动武可能。英国情报显示,中国军队规模大,空军在升级,补给线拉长英国吃亏,但她还是权衡了这个选项。说白了,她把福克兰的模式往香港套,以为靠军力就能逼对方让步。可香港挨着大陆,中国能瞬间调动资源,阿根廷那种孤悬海外的局面完全不一样。 谈判拖了两年,撒切尔来回飞,伦敦北京两头跑。英国顾问劝她让步,说主权争不过,经济合作才靠谱。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意思是香港保持资本主义50年不变,司法独立,货币自治,但主权得交出来。撒切尔起初死扛,1983年她在议会辩论时强调,放弃香港等于自毁长城。香港那边居民慌了,股市大跌,她还得安抚。渐渐地,现实压过来:国际社会不支持英国单干,美国也劝和谈。英国经济靠对华贸易,硬来风险太大。她在回忆录里后来承认,当时真不想还,但军事路子走不通,只好转外交。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签了,香港定于1997年7月1日回归,英国总督到时走人。声明里写明“一国两制”,香港高度自治,英国企业权益保护。这协议对英国来说是体面退出,对香港是过渡方案。 签字后,撒切尔回国议会过关,但党内有人嘀咕她太软。香港居民意见大,觉得英国卖了他们。她继续干首相,1987年又赢一届,推动社区税改革,结果引发骚乱,民意又下滑。1990年,党内叛变,她在领袖选举首轮领先,但第二轮铁定输,干脆辞职。卸任后,她进上议院,当上撒切尔男爵夫人,写书演讲,回忆录《唐宁街岁月》里详谈香港事。她直说去北京前就想保住主权,谈崩了考虑过战争,但评估后放弃,因为中国实力涨得快,英国扛不住。书里她还反思,福克兰是小仗赢了脸面,香港是大局输了实际。这话听着接地气,她承认判断失误,没把地理和实力差算清楚。 撒切尔晚年日子没那么风光,2002年中风,行动不便,丈夫丹尼斯2003年先走,她基本不出门。2013年4月8日,她在伦敦酒店过世,87岁。葬礼国家级别,女王出席,棺材盖英国旗。
“中国人不守信用,19世纪年间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条约,如今却要反悔!”20
【215评论】【5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