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说白了就是 “红眼病” 犯了 —— 印度裔在美国实在太能闯了,硬生生从以前的边缘群体,闯成了不可忽视的 “实力派”,反倒让本土势力坐不住了。 你去硅谷逛一圈就知道,现在最风光的高管里一半是印度面孔: 微软的纳德拉、谷歌的皮查伊,都是手握千亿市值的主儿,连白宫聊人工智能这种大事,负责的都是印度裔的阿拉蒂・普拉巴卡。 不止科技圈,美国 648 家独角兽公司里,11% 都是印度裔创办的,这些公司雇了五万多人,相当于抢了不少本土精英的饭碗。 更别提他们还攥着美国 60% 的酒店,光这一项就创造了 400 万个工作岗位,每年带来 7000 亿美元收入,比不少州的 GDP 都高。 经济上能打,政坛上更是步步紧逼。现在美国国会里有 5 位印度裔议员,州议会里还有 40 个,联邦政府的高级职位里,150 多个被印度裔占着,占了总数的 4.4%。 要知道克林顿时代还没几个印度裔能进华盛顿核心圈,这才二十多年就遍地开花,本土政客能不觉得被 “抢了地盘” 吗? 更关键的是,印度裔每年给美国缴 3000 亿美元的税,手里有了钱,政治影响力自然水涨船高,这种 “闷声发大财还掌权” 的节奏,戳中了不少人的焦虑点。 这背后其实是印度裔群体的快速壮大。现在美国印度裔已经突破 500 万,人数早就超过了华裔,而且 60% 都是 2000 年后移民来的,大多是高学历的工程师、程序员,正好踩中了美国科技爆发的风口。 他们不是来抢低端岗位的,而是直接扎进了金融、科技、医疗这些高利润行业,把本土不少竞争者挤到了一边。 比如硅谷的技术主管岗位,印度裔占比逐年飙升,有调查说现在八成以上的核心技术团队里都有印度裔身影,本土工程师难免觉得 “机会被抢走了”。 更让一些人不舒服的是,印度裔不光自己成功,还特别抱团。 从职场晋升到商业合作,往往形成 “印度帮”,这种凝聚力让他们在资源分配上更占优势。 加上印度本身也是个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在部分领域开始有竞争,国内的族群矛盾很容易就和国家竞争绑在一起,不少人把对印度的不满转嫁到了美国的印度裔身上。 这事儿不止美国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也一样。那些地方的印度裔同样在科技、地产行业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有人进入当地议会,自然也引发了类似的反弹。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什么 “种族矛盾”,就是赤裸裸的利益竞争 —— 以前本土势力习惯了 “说了算”,突然冒出来一群外来者抢走了机会、攥住了资源,心里的不平衡就变成了公开的排斥。 其实印度裔能走到今天,靠的是高学历和硬实力,每年 3000 亿的税收也实实在在滋养着美国经济。可偏见这东西从来不讲道理,越是成功越容易遭人嫉恨。 美国这股反印度浪潮,说白了就是旧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后的挣扎,跟当年排斥其他移民群体的套路,压根没两样。
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说白了就是“红眼病”犯了——印度裔在美国实在
探修説
2025-09-30 17:31:1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