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内乱,被以色列侵占领土的叙利亚,为何突然要通缉前总统阿萨德?这背后有何玄妙? 叙利亚法院突然对前总统阿萨德发布全球逮捕令,指控了多项罪名。 了解中东局势的人都清楚,这些争议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引发讨论,为何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被重新摆上台面? 而就在通缉令公布的两天前,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沙拉刚完成了一次 “里程碑式亮相”,他登上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半年前的沙拉还被美国归入 “恐怖分子” 名单,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西方阵营愿意接触的 “对话伙伴”。 这种戏剧性的身份转变,与通缉令的发布时间形成巧妙呼应,更像是一场经过周密策划的政治展演。 叙利亚新政府的心思其实并不难猜:通过对前总统发起 “司法追责”,换取国际社会的援助与认可。 要知道,经过十多年战乱的破坏,叙利亚经济早已破败不堪,GDP 比战前暴跌不止八成,阿勒颇、霍姆斯等主要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据国际机构测算,该国重建至少需要四千亿美元资金。对于长期被西方制裁封锁的叙利亚来说,这笔钱无疑是 “天文数字”,单靠自身根本无法筹集。 此次通缉令的发布,正是叙利亚新政府通过司法途径给旧政府定罪,试图让新政府摆脱与过往的关。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招确实奏效了,通缉令发布当天,联合国就宣布向叙利亚提供5亿美元紧急援助,欧盟随后也表态称 “正考虑放宽对叙非军事领域的制裁”,为后续合作留出了空间。 如今的阿萨德并非身处叙利亚境内,而是藏身于俄罗斯的一处庇护场所。这张通缉令的发布,表面上针对前总统,实际上却把问题丢给了俄罗斯。 回顾去年12月,在叙利亚局势发生变动时,俄军派出战机连夜将阿萨德及其家人接到莫斯科,为其提供庇护。 对俄罗斯而言,庇护阿萨德关系到 “大国脸面”。但 “脸面” 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成本。 今年1月,叙利亚就曾以 “商讨阿萨德引渡事宜” 为筹码,要求俄罗斯减免此前的债务,并增加能源援助。 而叙利亚还有一个重要的筹码,那就是境内掌控着俄军在中东的关键战略据点、地中海沿岸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以及保障俄军中东行动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 这张针对阿萨德的通缉令,看似是叙利亚内部的司法行动,实际上却反映出中东地区格局的微妙变化。 曾经被阿拉伯联盟开除的叙利亚,如今正试图通过 “切割阿萨德” 的方式,重新回归地区主流阵营。 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虽未公开支持 “引渡阿萨德”,但实际保持默认立场。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 ,这些国家希望借助叙利亚新政府,平衡土耳其和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 而美国则在这场博弈中坐享其成,无需出动一兵一卒,只需通过 “默许援助” 的方式,就削弱了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同时将叙利亚新政府纳入自身的 “利益框架”,用援助作为筹码,进一步掌控叙利亚局势。 耐人寻味的是,曾经坚定支持阿萨德政府的伊朗,面对此次通缉令却选择了沉默。究其原因,在与沙特恢复外交关系、同时承受美国长期制裁的双重压力下,伊朗不愿为一个 “过气的盟友”,得罪叙利亚新政府及背后的地区势力,只能选择 “冷眼旁观”。 从叙利亚的总统,到被通缉的 “嫌疑人”,阿萨德个人命运的起伏转折,恰似叙利亚十多年战乱的缩影。 客观来看,这张逮捕令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执行的可能性,毕竟俄罗斯与叙利亚之间没有引渡条约,若真要强制抓捕阿萨德,几乎相当于 “与俄罗斯开战”,无论是叙利亚新政府还是欧美,都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 但对叙利亚新政府来说,发布通缉令的目的已经达到,用 “切割阿萨德” 换取了国际援助与认可。 正如一位中东问题专家所说的:在叙利亚这片饱经战火的废墟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