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大发言时,拒绝使用英语回答问题,并说:“在联合国,俄语也是

帝王八卦 2025-09-29 16:06:23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大发言时,拒绝使用英语回答问题,并说:“在联合国,俄语也是官方语言,与英语的地位是一样的。” 9月27日,联合国新闻发布厅内的问答环节中,英国一家媒体的记者对拉夫罗夫说:“能否请您改用英语回答?” 拉夫罗夫完全拥有用英语回应的能力。这位年逾七旬的资深外长,娴熟掌握英语、法语,用英语回答本应毫无压力。 但拉夫罗夫却用清晰的俄语回应:“这里是联合国,俄语与英语一样,同属官方语言。” 那位英国记者当场愣住,既没有继续争辩,也没有追加提问,最终只能带着几分尴尬坐下记录。 拉夫罗夫的态度,并非毫无依据,而是源于联合国明确的规章制度。联合国自成立之初,便确立了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官方语言,并且明确规定 “六种语言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会议记录与各类文件的翻译,必须全面覆盖所有官方语种,不得有所遗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英语早已悄然成为国际场合里的 “默认语言”,非英语国家的代表若是选择用母语发言,往往会被美英等国的媒体贴上 “固执”“不合时宜” 的标签;而英语国家的记者要求他人切换到英语交流时,却常常被解读为 “提升沟通效率” 的合理举动。 拉夫罗夫此次的回应,恰好戳破了这种表面平衡下的虚伪,既然有明确的规则摆在面前,就应当所有人共同遵守,而非选择性地执行。 在长达25分钟的发言过程中,僧伽罗始终坚持使用俄语,既没有刻意放慢语速来迁就非俄语听众,也没有额外增加解释内容,而是将翻译工作完全交由联合国的专业译员负责。 这场 “拒用英语” 的举动,绝非临时起意的偶然行为,而是俄罗斯外交战略的一次精准表达,其中蕴含着三重深层逻辑: 第一重,是对文化的坚定守护,俄罗斯近年来不断强调 “保护俄语文化”,从在国内加强母语教育体系的建设,到在国际舞台上坚持用俄语发声,本质上都是在守护本国的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拉夫罗夫此次的选择,正是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我们的语言拥有被倾听、被尊重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第二重,是对西方话语权的主动反制。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媒体长期占据着国际舆论的主导地位,非英语视角的声音难以得到充分传播。拉夫罗夫拒绝使用英语,向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不要试图用你们的语言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表达”。 这种立场很快就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呼应,比如法国记者也坚持用法语交流。 第三重,是俄罗斯一贯外交风格的延续。熟悉拉夫罗夫外交风格的人都知道,这并非他首次通过 “小举动传递大信号”。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他在 G20 峰会上全程使用俄语发言;2022 年俄罗斯宣布退出欧委会时,他还特意选择用俄语宣读 “告别声明”。这位被誉为 “逻辑大师” 的外长,最擅长通过精准的行动,传递出清晰的战略意图,此次的举动也不例外。 事件发酵之后,西方媒体大多选择低调处理此事,仅有少数美国媒体抱怨此举 “破坏了外交惯例”,却没有一家媒体敢质疑联合国规则的合法性;而其他国家的网友则反响热烈,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本国代表在国际场合 “被要求使用英语” 的经历,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其实,近年来国际组织层面已经出现了微妙变化,比如非洲联盟峰会在今年首次明确禁止全程使用英语。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位教授对此评论道:“西方仍在纠结使用何种语言更‘便捷’,却未能察觉世界已经开始学会用多元的‘声音’,去倾听不同的观点。”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拒绝 “英语限定” 的束缚,当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真正实现平等使用、平等传播,那个多元共生、和谐共处的世界,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正如有网友所言:下次若有人在联合国场合要求他人用英语回答,或许我们可以笑着回应,这里是联合国,还有五种官方语言。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