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号那天,华东师范大学39岁的副教授游览,在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走了,是生病没治好。 他最早是在安徽大学念的本科,后来考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路从硕士读到博士,专门研究冷战史。 他不光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的青年项目,还在《冷战国际史研究》这些中外核心刊物上发了四十多篇论文,连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都登过他的研究成果。 他主要研究1945到1989年北越在印支地区的政策变化,在这个领域里,算是很有潜力的年轻学者。 让网友看了心里不是滋味的,是他2015年写博士论文时,在后记里写的那些话。 后记里他专门提了妻子,说要是没有妻子给的建议,自己不会打定主意走冷战史研究这条路,这些年俩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搞学业,是他能坚持下来的底气。 他还写了对爸妈和家里长辈的愧疚,说自己快三十了还让老人们操心学习和生活,也说“希望我的努力能不辜负他们的指望”。 谁都没想到,他博士毕业才刚十年,人就突然没了。 本来定在9月29号的送别仪式,成了学界的同事和家里人跟他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他没做完的研究课题,成了这个领域里的一个遗憾;但后记里那些实在的话,让更多人知道,除了学者的身份,他还是个惦记家人、懂得感恩的儿子和丈夫。 39岁的年纪,本来该有好多可能的——比如接着把研究做深,多陪陪家里人,或者在课堂上多教些学生。 可生命没那么多“本来”,那些没来得及说的感谢,没做完的研究,最后都成了再也补不上的遗憾。
9月25号那天,华东师范大学39岁的副教授游览,在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走了,是生病
花辞簪
2025-09-27 20:42: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