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真的没人了,65岁也得上战场扛枪,基辅政权把征兵顶格拉到了65岁,“免死金牌”的老师、医生也一网打尽,一句话,兵源见底,真是兵越打越老,仗越打越难。 踌躇满志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泽连斯基信马由缰的大放厥词,喊话中国,信口开河批评格鲁吉亚,真认为自己是棵葱。面对泽连斯基的恶意批评,格鲁吉亚执政党主席柯茨卡利亚要求泽连斯基“先把嘴洗干净,再来谈格鲁吉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众人捧月”助长了泽连斯基的不知天高地厚,从而变得暴躁、专横、蛮不讲理。 说实话,乌克兰保卫自己的国家领土,值得人们尊敬。但乌克兰敢当北约的马前卒,其结局也是咎由自取。做好自己的事,管住自己的嘴,可别认为这个世界都该自己的。一会儿说:中国没有制约俄罗斯,一会儿又说:中国强大,只有中国能影响俄罗斯,满嘴跑火车,挑拨离间,抹黑中国,其言论别有用心,企图将俄乌冲突不能停火的责任嫁祸于中国,真是本末倒置,一派胡言。 基辅街头的征兵站,最近总围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兵役通知书,军装穿在身上松松垮垮,枪托比胳膊还沉。有个退休教师对着征兵官叹气:“我教过的学生,一半都埋在顿巴斯了,现在轮到我这把老骨头,能扛得动枪,扛得起家国吗?”这话里的无奈,比战场上的炮火更扎心。 泽连斯基在联合国拍桌子的时候,怕是忘了国内征兵处的窘境。他批评这个、指责那个,把自己扮成“正义代言人”,可老百姓的眼睛亮着呢——超市货架空了一半,冬天的暖气费涨了三倍,年轻人要么躲进地窖避征兵,要么在战场上再也回不来。这种时候还忙着在国际舞台上“耍嘴皮子”,难怪格鲁吉亚人会呛他“先把嘴洗干净”。 说起来,乌克兰最初的抵抗确实让人佩服。可后来一步步被北约绑上战车,就有点拎不清了。美国送来的导弹上,印着“援助”的标签,可账单早暗暗记在了乌克兰的国土和资源上;欧洲喊着“挺乌到底”,却连自家冬天的天然气都要跟俄罗斯偷偷买。泽连斯基以为抱住了“大腿”,殊不知自己成了别人棋盘上的棋子,用完了就可能被随手丢掉。 更可笑的是对中国的指责。一会儿说“中国不制约俄罗斯”,一会儿又盼着“中国影响俄罗斯”,这逻辑混乱得像战场的地雷阵。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摆了快两年,递过去的和平方案里,字字句句都是“停火”“谈判”,倒是北约,一边喊着“要和平”,一边把坦克炮弹往乌克兰送。泽连斯基故意混淆是非,无非是想把水搅浑,让中国背“冲突不停”的黑锅,这心眼儿用得也太歪了。 有个在基辅开面包店的老板娘,现在每天只烤两炉面包——一炉给躲防空洞的邻居,一炉留给过路的士兵。她跟记者说:“我们要的不是谁来指责谁,是面包,是暖气,是儿子能活着从战场回来。”这话戳中了要害:老百姓要的是过日子,不是政客的“嘴炮”和别人的“棋子”身份。 泽连斯基要是真为国家好,不如少去联合国拍桌子,多看看国内的征兵站和空了的教室。65岁的老人扛枪上战场,本身就是种悲哀;把这种悲哀当成向别人施压的筹码,那就更不应该了。战场的胜负,从来不是靠在国际舞台上“骂赢”谁,而是看能不能守住老百姓的日子。乌克兰要是再不清醒,最后可能连让老人扛枪的机会都没了——毕竟,国之根本是人民,人都快没了,还谈什么输赢?
5月,一个印度的退役中将,对着镜头特诚恳地说:我们宁愿跟中国打一仗,也不想跟巴基
【1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