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崇诲(1911—1937)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一位著名的空军英雄,他的事迹因与“八

史迹奇闻号 2025-09-26 22:08:53

沈崇诲(1911—1937)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一位著名的空军英雄,他的事迹因与“八一四”空战和壮烈殉国紧密相连而被广为传颂。[祈祷][祈祷][祈祷] 沈崇诲,祖籍江苏省江宁县(今南京市江宁区),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昌。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优渥,但国难当头之际,他选择了投笔从戎的道路。 他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那个时代的顶尖学子。在清华期间,他是出色的足球和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极佳。 1932年,清华大学毕业後,他放弃了舒适的工作机会,响应“航空救国”的号召,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轰炸科,立志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193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第二大队第九队服役,任中尉飞行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中国空军主动出击,轰炸日军在上海的据点及长江上的舰船。8月14日,沈崇诲奉命随队出击,轰炸日军军械库等地,首战告捷。这一天后来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 当天,沈崇诲所在的第二大队奉命从安徽广德机场起飞,执行任务:轰炸长江口外佘山附近海面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巡洋舰及其他敌舰。 在完成任务返航途中,沈崇诲和同机战友陈锡纯驾驶的诺斯罗普-2E型轻型轰炸机(编号904) 发生机械故障,尾部冒烟,速度减慢,无法跟上编队。 此时,他们发现前方有日军战舰。面对无法安全返航的绝境,沈崇诲没有选择跳伞逃生,而是毅然决然地驾驶着满载炸弹的飞机,加速俯冲,撞向了目标。关于他具体撞击的目标,最广为流传且被官方采信的说法是长江口内的日本军舰。而“撞击出云号”的说法虽然极具感染力,但根据后世战史研究,“出云号”当时并未被击沉,因此更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英雄叙事。 沈崇诲与战友陈锡纯一同壮烈殉国,年仅26岁。 沈崇诲被誉为“中国空军军魂”。他的牺牲,集中体现了抗战初期中国空军飞行员在装备、数量均处劣势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抗击强敌、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 他出身名校、前程似锦,却甘愿为国家民族放弃一切,代表了那一代知识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使命感。他与阎海文(誓死不降、自尽殉国的空军烈士)等齐名,成为激励全国军民抗战的精神符号。 他的英雄事迹被广泛报道,并收录进中小学教材,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民心。1990年代的电影《铁血空军》(又名《壮志凌云》)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沈崇诲。 沈崇诲烈士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从清华学子到蓝天雄鹰的转变,以及最后驾机撞舰、与敌同归于尽的壮举,使他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位不朽的英雄。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宝贵财富。 #分享城市新鲜事#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0 阅读:0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