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中国向前发展的压根不是间谍!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731》是“仇恨教育”时,日本人已经要求本国教育机构全面封杀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和宣传了。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几十万中国人被杀,妇女儿童也没逃掉,城市毁得不成样。国际法庭、幸存者证言、史料堆成山,全都铁板钉钉。 可日本右翼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搅和,非说这是“夸大”或“没发生”,甚至把“屠杀”改成“事件”。这不光伤受害者,还在毁历史底子。 这种否认早渗进日本教育系统。 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教科书时,右翼团体就逼着改“侵略”为“进出”,南京大屠杀也淡化成小插曲。中国和韩国一抗议,才勉强压下去点。 但右翼在2001年又推删除受害人数,只剩“波及居民”这么模糊词。2005年,初中历史书干脆不提具体数字,把“屠杀”改回“事件”。 2015年,他们又闯出版社,强加“人数不确定”,新书一出,学校图书馆就把旧资料打包封存。课堂上,老师避重就轻,学生问起也只能耸肩。 右翼媒体还帮腔,说这是“客观教育”。结果日本年轻人对南京大屠杀越来越陌生,右翼趁机鼓吹军国主义翻案。 2025年7月25日,《南京照相馆》上映,讲1937年南京一家照相馆的惨剧,用幸存者证言和档案还原真相。票房大卖,可网络上有人刷屏“血腥过度,制造对立”,直播劝家长别带孩子看,说会扭曲心灵。 甚至有些地方甚至冒出攻击事件,法国媒体报道称这引发“仇恨教育”争议。 电影《731》于9月18日上映,聚焦细菌战暴行,导演用隐喻镜头避血腥特写,可还是挨批。网友说“传播仇恨不利于和谐”,主张多宣扬美好。 平台审核反复,下架通知一出,留言区争论不休。胡锡进发文怼这些声音是“汉奸言论”,禁言潮来袭。带孩子看片被指“仇恨教育”,可对比美澳对战争史的教育,我们这克制多了。 问题是,遗忘历史才真危险。 2025年文部科学省会议上,日本右翼列席施压,逐条要求删宣传材料,禁学校展览档案。官员记录通过,新指南发下去,图书馆管理员封箱子,尘封仓库。 6月听证会,右翼代表指幻灯片,列“负面影响”,保安赶走反驳者。决议张贴,学生绕行。媒体跟进采访,称“净化教育”。这波操作,源于多年渗透,研讨会散布伪证,游说议会。 这种分歧直戳中日关系痛点。 中国从80年代起,把南京大屠杀纳入“百年屈辱”叙事,不是鼓吹民族主义,而是提醒国家强盛靠努力。日本右翼却想培养无知心态,让年轻人自豪于“解放”。 结果,裂痕拉大,和平合作成空谈。2025年7月26日,《南京大屠杀档案》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民间交流活动办起来,可右翼攻击不断,说明争论还在。 南京大屠杀不止记仇恨,还教战争残酷,人性之恶随时复燃。 通过纪念馆的日本士兵日记、国际记录,我们缅怀受害者,让年轻人懂和平不易。否认暴行就是践踏尊严。中国影视作品用艺术展现档案,不是煽动,而是震撼人心。 指责“仇恨教育”,其实模糊边界,给右翼递刀子。 中日需要和平,但基础是共同认知历史,不是一方让步。日本继续教育封杀,“友好”就是笑话。我们若因怕“仇恨”标签退缩,就辜负逝者和未来。
阻止中国向前发展的压根不是间谍!当中国国内还有大把声音在指责《南京照相馆》和《7
雨中山果落
2025-09-26 20:27: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