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天突然宣布了 9月26日,普京在莫斯科“世界原子能周”上宣布:俄罗斯将开建全球首批小型陆基与浮动核电站,并把“确保核设施安全”列为国家绝对优先。(央视新闻) 核能这碗饭,俄罗斯算是端出了新配方。破冰船的心脏拆下来装进水泥壳子,立刻变身成“迷你核电站大礼包”。55兆瓦的功率数字听着挺唬人,其实也就撑起一座小城的灯火。可这轻飘飘的“够10万户用电”背后,藏着多少悬而未决的惊雷? 更值得警惕的是技术垄断背后的地缘博弈。俄罗斯以“交钥匙工程”绑定能源命脉,小型堆将成为牵制发展中国家的新绳索。所谓安全承诺,实则暗藏战略布局。 看看地图就知道买家都是谁——孟加拉的水网沼泽、缅甸的崎岖山地、非洲的缺电荒原。这些地方连稳定电网都是奢望,如今直接跨入核能俱乐部。俄罗斯拍胸脯保证“全流程托管”,像极了推销终身服务的手机套餐。可核反应堆不是智能手机,死机了能重启吗? 莫斯科嘴上说着安全至上,手里攥着的却是生意经。48亿美元的年收入比军火还烫手,小型堆成了制裁围城下的金钥匙。但廉价背后往往是代价的转移,三期付款买核电站听着美妙,可若出事,赔上的是谁的家园? 国际原子能机构那份泄露报告像一盆冰水。海浪稍大些冷却效率就打折,19%的数字轻飘飘,换算成事故应对时间却是惊心动魄的6小时延迟。切尔诺贝利的阴影还没散尽,现在要把核电站往驳船上塞? 更棘手的还在后头。俄罗斯承诺回收核废料,可西伯利亚的埋藏场早已捉襟见肘。2035年的容量红线近在眼前,新选址却像陷入黑洞。这些放射性遗产将来会不会变成“核外交”筹码?细思极恐。 普京的豪言壮语听着硬气,可当商业野心撞上安全红线,天平早就歪了。所谓“不受政治影响”的承诺,本身不就是最政治化的说辞?那些掏钱买堆的国家,真做好了与核风险共舞的准备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发动的俄乌战争,客观上说是给俄罗斯人民的一份厚礼。它让俄罗斯人民看清了俄罗斯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