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轮书话[超话] 法西斯主义VS特朗普主义
大约从1880年到1930年,在整个欧洲地区,国内和国际范围内都出现了激烈的阶级间和阶级内斗争,这一进程产生了政治上高度组织的市民社会。这些斗争始于19世纪80年代第一批大众社会主义和农民党派的成立。而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帝国主义冲突,这些斗争愈演愈烈,最终随着俄国革命的爆发而达到白热化。这些斗争过程创造了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众组织,以及相关的地方组织、合作社和报纸,促使大众以空前的程度参与政治,无论是在极左还是极右方面。
与之相对的是,“特朗普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各种对应潮流,产生于市民社会分裂和去政治化的背景下: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某些挫折的结果,亦是资本主义核心地区基本处于和平关系的结果。由于在市民社会层面的这种根本差异(它本身又与当前的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动态息息相关),特朗普主义颇为矛盾地更肖似19世纪的波拿巴主义——都是在市民社会分裂和疲弱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位超凡魅力型人物——而不是20世纪的法西斯主义。
为了展现两者的差异,我将提出法西斯主义和特朗普主义的一系列对比:
1.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与市民社会结构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西斯主义和当下社会的右转之间有着深刻的区别。在前一个时期,右翼不得不在一个高度结构化和政治化的市民社会中竞争,其中,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民族中产阶级面对着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国际工人阶级;而在后一个时期,右翼则在一个更加分裂且去政治化的环境中运作。
2.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与中产阶级政治
大量的调查证据表明,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工人阶级日益朝着民族主义方向组织起来,而中产阶级则有着国际主义视野。正因如此,特朗普主义的阶级基础不同于经典的法西斯主义。催生了特朗普主义,以及更广泛的右翼民粹主义的基本阶级格局,乃是民族主义的工人阶级与国际主义的中产阶级的对立,这一结构几乎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西斯主义相反。
3.支配阶级的结构与阶级斗争
和法西斯主义不同的是,特朗普主义缺少前资本主义的农业精英的支持;既没有兴登堡,也没有维克托·埃马努埃莱以及相关的农业主-宫廷制度综合体可以保他上台。但与墨索里尼或希特勒相比,特朗普跟国家的关系更岌岌可危,因为他缺少来自旧体制社会群体的支持。
4.市民社会的结构与政权性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西斯政权是在法西斯主义政党和运动的基础上夺权的,而这些政党和运动又是在组织严密和高度政治化的市民社会中孕育的,但特朗普的上台建基于一个不断分裂的传统政党体系以及大量的消极选区。特朗普主义的组织形式不是政党,而是家族(庇护政治)。
——迪伦·莱利《欧洲法西斯主义的民众基础》,pp.xviii ff
※提请读者注意,作者对特朗普主义的分析基于其首次总统任期(2017~2020)的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