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语出惊人!87岁姜伯驹院士直言:“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用教育

千浅挽星星 2025-09-25 18:39:38

[微风]语出惊人!87岁姜伯驹院士直言:“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用教育卡住了自己的脖子!”中国每年毕业800余万大学生,但在数理化领域有建树的人却少之又少,谈得上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更是寥寥无几……   有句老话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数理化的重要性,可在当下唯成绩论的今天,当学习不再成为兴趣,而成为一种功利性的目标时,数理化的发展就没那么明显了。   当然,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根本还是教育出了问题,当下的教育唯分数论,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更忽视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就比如说现在的初高中,还是靠着机械性的做题和反复记忆背诵来达到应试的目的,用白话来说,学习各科知识和数理化,就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   得到高分、考取一个好大学罢了,初高中老师们忙着备课上课,教给学生拆解题型的方法,学生一昧埋头背公式,做真题,繁忙的课业和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   更没人愿意去研究、关心公式背后的科学逻辑,当然,也不能一棒子全盘否定,也有少部分人还是愿意去感受数理化的魅力的,这些人或许能成为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   但更多的是被功利性磨平了棱角的普通人,反映到生活当中,就是很多能力突出、但家庭背景不出众的人,往往都未得到重视。   如果说一按照获得数理化诺贝尔文学奖的多少,来评判一个国家的教育先进程度时,中国可以说是落后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   根据2021年的“高被引”科学家数据显示,中国在数理化方面的顶级数学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甚至还与第一名的美国相差甚远,光在这一方面,就能看出来中美教育上的差距。   这也就说到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美国注重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自由开放的环境也造就出来很多天才般的物理,数学专家,而中国的环境培育出来的更多是机械性的小镇做题家。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教育趋于功利性惹出来的祸,这种功利导向不仅在挤压数理化的发展空间,而英语等学科因在应试中占比高而被过度重视。   数理化却成为了“提分的工具”,也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总之,科学的进步从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而是来自对学习中未知领域的执着与探索,而想要破解当前的困局,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回归最初的本质。 信源:海峡导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的...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