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9月7日辽宁大连,一女子前往当地旅游时,和朋友一起到一家日料店吃饭,谁知她因为对服务员的态度不满,在和服务员发生口角后,一位服务员直接将一壶开水泼到女游客身上,导致被严重烫伤! 一桩发生在大连的伤害事件,远比一则社会新闻要复杂得多,冲突的起因听起来简直有些日常,小沫和三位朋友,是对服务员的服务态度说了几句不满,指责对方“推卸责任”。 但在9月7日那个晚上九点多,这家标榜“高档”的餐厅里,一个临近下班、内心本就烦躁的女服务员,让矛盾彻底失控,她选择的回应不是解释或争吵,而是一壶滚烫的开水。 这种行为的恶劣程度,早已冲破了服务纠纷的边界,医院的诊断书冰冷地记录着后果,前胸和双臂II-III度烫伤,面积达到身体的4%。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泼水之后的肇事者,竟无视痛苦的顾客,还对着镜头比出了“耶”的手势,这已经不是冲动,而是一种带着戾气的挑衅。 伤害并未在那个瞬间停止,回到北京后小沫每两天,就要去医院换药复查,承受着漫长的折磨,9月8日大连市公安局沙河口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开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结果是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200元,这个结果在程序上无可指责,却在公众情感上掀起了巨大波澜。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处罚相对于受害者承受的剧痛,实在显得有些“轻飘飘”,它或许是行政执法的边界,却难以平复人们对公道的朴素期待。 如果说法律的局限性让人无奈,那么涉事餐厅后来的姿态,则更令人心寒,事件发生之初,店长的反应还算有人情味,态度良好并主动支付了120的急救费用。 但很快这家企业,就换上了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公司的法务部门接手后,一切沟通都变得艰难起来,无论是受害者的丈夫黄先生,还是在9月21日致电采访的记者,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应。 法务正在处理无可奉告,请走法律程序,这种态度转变,是一种精于计算的“切割”,企业将自己从雇主和经营者的责任主体,悄然隐身为一个,法律博弈中的被告。 把所有压力和维权成本,都推给了已经被严重伤害的顾客,它曾经标榜的“优质服务”,在此刻显得无比讽刺,小沫的遭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受害者的维权困境。 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性难题,真正的公道,不应仅仅是法庭上的一纸判决,它更需要一种,能与伤害对等的、有担当、有温度的社会责任体系来支撑。
“这真是碰到狠人了!”辽宁大连,有个女生跟朋友去吃饭,看见服务员跪在地上,还以为
【1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