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王刚花200万送女儿出国留学,没想到她却要嫁给老外,王刚极力反对,不料老外却说: “这里不是中国,你没权干涉你女儿的婚姻。” 90年代中期,送孩子出国是城里有钱人的时髦选择,王刚琢磨着欧洲商科扎实,托人找了中介,光存款证明就冻结了大半年,还特意给女儿备了两大箱行李。 女儿刚去那半年,每周都会准时打国际长途,王刚每次都问她,功课怎么样,钱够不够花,从没往别的地方想。 直到1998年冬天,女儿在电话里支支吾吾说有了男朋友,是同专业的同学,王刚的火一下就窜了上来,勒令她赶紧分手。 过完年,王刚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赶到欧洲,出机场看见女儿身边站着个高个子老外,手里拎着她的背包,两人走路挨得很近,他心里的火气更盛了。 吃饭时女儿解释,男生是靠奖学金读的博士,人很稳重,两人做课题时互相帮衬着进步。 王刚没接话,趁间隙拉女儿到走廊,说你嫁这么远,受了委屈连个哭诉的人都没有,家里的生意怎么办,女儿低着头说,她喜欢两人平等相处的感觉,对未来的打算也能说到一块儿去。 第二天一早,那老外主动找上门,王刚本想拿出长辈的架子压一压,没想到对方先开口,说知道他担心什么,但自己和女儿是认真的,还提到当地的习惯里,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父母可以给建议,不能替孩子做决定。 王刚听得气血上涌,觉得这老外太不懂规矩,转身就回了酒店,那些天,女儿每天都来酒店陪他,给他泡从国内带来的绿茶,说男生特意打听了中国的礼节,还学着用筷子。 有次王刚着凉咳嗽,男生提着保温桶过来,里面是熬的汤,虽然味道和家里的不一样,却一直守在旁边递水递纸巾。 王刚慢慢发现,这老外做事很细心,和女儿说话时总是认真听着,不像身边有些小伙子那样大男子主义。 他悄悄问了女儿的中国同学,得知两人平时相处很和睦,学术上互相支持,心里的火气慢慢降了些。 回国前一晚,王刚和女儿聊到半夜,他没再提反对的话,只说以后常回来看看,家里永远有她的位置。 后来女儿结婚,王刚还是去了,婚礼很简单,没有复杂的仪式,来的大多是同学朋友。 看着女儿穿着白色婚纱笑的样子,他突然想通了,当初花两百万送她出国,不是为了让她按自己的剧本活,而是让她有能力选自己想要的生活。 几年后女儿带着外孙回国,王刚看着外孙用流利的中文喊爷爷,看着那老外跟着女儿学包饺子,笨拙地捏着褶子,突然觉得文化差异没那么可怕。 这种碰撞在当年可不是个例,一边是中国家长看重的家庭责任、亲情羁绊,一边是西方讲究的个人自主、独立选择,本就没有对错。 那些年走出国门的年轻人在两种文化里找平衡,而他们的父母,也在一次次理解中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参考资料:人民资讯《“和珅”王刚36岁女儿近照曝光!混血外孙女像洋娃娃》
八年了,最狠捞女翟欣欣终于判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翟欣欣4段婚姻中都捞了些什么
【10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