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日本曾公然要求中方取消“731”电影的上映,而在近期,日本的民众组织

鉴清评趣 2025-09-22 12:43:27

在前段时间,日本曾公然要求中方取消“731”电影的上映,而在近期,日本的民众组织游行反对美日侵略中国,并要求“731”影片在日本上映。 2025年7月,当中国宣布将拍摄首部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商业电影时,日本外务省立即启动“紧急应对机制”。 从7月15日至8月22日,日本政府通过驻华使馆向中国电影局递交了23份正式抗议文件,核心诉求令人震惊:要求将片名从《731》改为《旧日军防疫部队》,并删除70%涉及冻伤实验、细菌战、活体解剖的镜头。 更荒诞的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同期修订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将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从“30万以上”模糊为“大量人员伤亡”,同时删除了所有关于731部队的描述。 这场外交攻势在8月达到高潮。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当天,包括6名现职阁僚在内的87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石破茂首相更以“个人见解不便发表”为由,打破战后首相每十年发表战后谈话的惯例。 就在同一天,中国上海的5所日本人学校突然宣布停课,校方解释“因特殊原因调整教学安排”,但监控录像显示,学校在9月18日电影首映日当天,确实将线下课程改为线上授课。 日本政府的强硬态度并未压住舆论反弹。9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在社交媒体用中日双语发布《731》电影海报,配文“历史不容篡改,伤痛需要铭记”。 这条推文在24小时内获得37万次转发,其中1.2万条来自日本IP地址。更戏剧性的是,9月16日,日本最大的右翼论坛“2ch”突然涌现大量自相矛盾的帖子:既有“这是反日宣传”的举报帖,也有“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的反思帖——后者的IP地址经核查多来自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校。 这种撕裂在9月18日达到顶点。当天清晨,东京新宿的TOHO电影院外排起长队,这些观众不是来观影,而是举着“请引进《731》”的横幅抗议。 组织者山本健太郎是名退休历史教师,他向媒体展示了一份1947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解密档案:“我的父亲曾是731部队的卫生兵,他临终前告诉我,那些实验比地狱更可怕。” 与此同时,大阪、名古屋等城市也爆发类似游行,参与者中不乏年轻面孔——这与以往历史问题抗议多由老年右翼分子主导的局面截然不同。 电影《731》的全球热映成为这场反转的催化剂。该片9月18日在中国内地首映后,5小时票房突破2亿,首周排片量占全国总场次的21.7%。更引发关注的是其海外发行计划:除中国港澳、澳新、北美市场外,11月将在韩国上映,2026年还将登陆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及欧洲多国。 片中大量使用日本演员扮演侵华日军,包括曾出演《浪客剑心》的泽田谦也,这种“让加害者后代直面历史”的叙事手法,在日本年轻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 这场反转背后,是日本社会对历史认知的深层裂变,日本外务省仍在国际场合施压,甚至联合美国试图阻止《731》入围柏林电影节,民间自发的历史追索运动正在突破官方封锁。 9月20日,日本议员樱井周在国会质询时,当众展示731部队战犯在哈巴罗夫斯克审判中的认罪录音,并质问首相:“如果这段历史是假的,为什么美国解密的档案里会有相同记录?” 当东京的游行队伍与上海的观影热潮形成跨时空呼应,当年轻一代开始主动撕开父辈刻意遗忘的伤疤,这场反转或许预示着:某些势力越想掩盖的历史,终将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重见天日。 对于这场仍在持续的历史博弈,你如何看待日本社会的这种撕裂?当电影成为照见历史的镜子,我们又能从中读出哪些警示?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