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男子为独占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房产,竟和母亲恶意串通,瞒着自己的姐姐,将房产

鉴清评趣 2025-09-22 12:43:27

北京,一男子为独占父亲去世后留下的房产,竟和母亲恶意串通,瞒着自己的姐姐,将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事后,姐姐就找过来要说法,可男子却耍起了无赖,无奈之下,姐姐只好将他告上法庭,而法院这样判了! 原来,张老先生(化名)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女儿早年因工作定居海外,儿子留在北京成家立业。2018年老人突发脑梗去世,未留下遗嘱。 按照《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均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理论上房产应由妻子和两个子女共同继承。但就在老人去世三个月后,儿子张某以"代母亲保管房产"为由,悄悄带着母亲去了不动产登记中心。 登记中心留存的档案显示,2018年11月,张某向工作人员出示了母亲签字的《赠与协议》,声称母亲自愿将名下50%房产份额赠予自己。 凭借这份协议,房产证上的名字从"张某某"变更为"张某"。整个过程看似合法合规,实则暗藏玄机——远在澳洲的妹妹对此毫不知情,直到2020年回国探亲时,才发现房产证早已易主。 "父亲去世后,我每月都给母亲打生活费,怎么可能突然赠与房产?"妹妹在法庭上出示了转账记录,显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她每月固定向母亲账户汇款5000元。更关键的是,经司法鉴定,那份《赠与协议》上的母亲签名,与老人生前在银行留存的签名样本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细节浮出水面。小区门卫回忆,2018年10月到11月间,张某曾多次带母亲进出小区,但老人每次都是沉默不语,与平日爱聊天的性格截然不同。社区工作人员也证实,张某曾以"母亲年纪大需要静养"为由,拒绝他们上门探望。 法院审理发现,张某在办理过户时提交的《亲属关系证明》存在瑕疵。这份由街道办开具的证明上,只列明了张某与母亲的关系,却刻意隐去了妹妹的存在。更蹊跷的是,母亲在2019年初被诊断出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而房产过户恰恰发生在疾病潜伏期——这为"母亲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埋下了争议点。 2021年3月,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定,张某与母亲恶意串通,通过伪造赠与协议、隐瞒其他继承人等方式,将共有房产非法转移至个人名下,该行为严重损害了妹妹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典》第154条,判决撤销房产过户登记,恢复至张老先生名下,由配偶、儿子、女儿三人按份共有,各占1/3份额。 这起案件折射出当代社会常见的继承困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继承纠纷案件中,因未留遗嘱引发的争议占比超过60%,其中涉及房产的纠纷又占到85%。 法律专家指出,像张某这样试图通过"钻空子"独占财产的行为,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可能面临刑事追责——若查实存在伪造文书、诈骗等情节,涉事者可能构成犯罪。 如今,那套引发纠纷的两居室依然空置,门锁已被法院更换。张某的母亲在案件审理期间被女儿接去澳洲生活,兄妹二人至今未再见面。 这起看似普通的家庭纠纷,实则给所有家庭敲响警钟:在亲情与利益面前,如何守住法律底线,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命题。对于这起案件,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会如何处理类似的家庭财产纠纷?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