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真正惧怕的人,是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 这份惧怕不是源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09-20 15:46:21

乌克兰军队真正惧怕的人,是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 这份惧怕不是源于军衔,而是他在俄乌战场上千公里战线上,把数十万大军、十多个军兵种拧成一股绳的实战指挥能力。 今年 70 岁的格拉西莫夫,本已到了俄军将领退役的年龄,可俄罗斯高层最终拍板让他再服役 5 年至 2030 年,理由很简单:眼下俄军里,没人能接得住他手里的大兵团指挥权。 去年巴赫穆特战役最胶着的时候,乌军曾集中 3 个机械化旅,想从侧翼撕开俄军防线。 当时前线俄军只有 2 个摩步旅,兵力差了近一倍,阵地几次被突破。可格拉西莫夫没急着调预备队。 而是从 200 公里外的哈尔科夫方向,抽掉了空天军的 2 个苏 - 35S 中队,又让南部军区的 “伊斯坎德尔” 导弹部队提前锁定乌军的弹药库。 等乌军第二天再进攻时,先是导弹炸了补给线,接着苏 - 35S 贴着地面打残了乌军的装甲车队,前线俄军趁机反冲,不仅守住了阵地,还俘虏了近千名乌军士兵。 这种跨战线、多兵种的快速协同,不是靠临时拍脑袋,而是格拉西莫夫几十年攒下的本事。 从车臣战争时带摩步旅冲锋,到叙利亚战争指挥多国部队,他最擅长的就是在混乱的战场上,把分散的力量攥成拳头。 俄军不是没有年轻将领,比如负责扎波罗热战线的叶夫库罗夫中将,实战经验也丰富,但要论指挥数十万大军在多条战线同时作战,还差着火候。 格拉西莫夫手里的牌其实不算好:俄军现役部队加上动员兵,总兵力刚过 50 万,要守着顿巴斯、扎波罗热、赫尔松等上千公里的战线,还要防备北约可能的动向。 可他把兵力拆解得很巧:顿巴斯方向用精锐的 “瓦格纳” 和摩步旅打消耗,南部扎波罗热用坦克旅守关键节点,北部哈尔科夫留着预备队随时补位,同时让空天军和导弹部队盯着乌军的后方补给。 去年乌军大反攻时,花了三个月才推进十几公里,就是因为每次想在一处突破,格拉西莫夫总能从其他战线调兵过来堵缺口,还能用导弹精准打击乌军的集结点。 这种对战场的把控力,年轻将领短时间内学不会。 指挥大兵团作战,难的不是发命令,是算准每一个细节。 上千公里的战线,每个旅每天要推进多少公里? 需要多少炮弹和燃油补给? 空天军的战机该在哪个时间段掩护地面部队? 这些不是靠电脑算,得凭经验预判。有次俄军在赫尔松撤退,格拉西莫夫提前一周就让工程兵在第聂伯河上搭浮桥,还安排了 “道尔” 防空系统保护桥面。 等乌军发现俄军撤退想追时,浮桥已经撤走,只留下几个假目标,乌军的炮弹全打在了空地上。 这种 “撤得干净、防得严实” 的操作,背后是他对乌军行动节奏的精准判断。 知道对方多久能反应过来,多久能调集兵力,甚至能算准乌军的炮弹补给周期。 现在世界上能指挥数十万人大部队打硬仗的将领,确实就剩格拉西莫夫和乌克兰的西尔斯基两人。 但西尔斯基的优势在于依托北约的情报支持,能快速找到俄军的薄弱点。 而格拉西莫夫的厉害之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俄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比如俄军的导弹数量不如乌军的西方援助武器多,他就把导弹集中用在乌军的关键设施上,比如电力站、铁路枢纽,瘫痪乌军的后勤。 俄军的无人机技术不算最先进,他就搞 “蜂群战术”,用大量低成本无人机消耗乌军的防空导弹。 这种 “以弱胜强” 的指挥思路,让乌军始终处于被动,你不知道俄军下一次会从哪里进攻,也不知道自己的后方什么时候会被导弹盯上。 70 岁的格拉西莫夫,每天要处理上百份情报,经常在指挥部待到凌晨。 他的办公室里挂着好几张标注密密麻麻的战场地图,哪里有乌军的据点,哪里有俄军的预备队,甚至每个火力点的射程都标得清清楚楚。 俄军士兵常说,跟着格拉西莫夫打仗,心里有底,不是不会输,是知道为什么输,下次该怎么打。 对乌克兰军队来说,最怕的就是这种 “输了还能快速调整” 的对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张牌会怎么出。 俄罗斯高层让格拉西莫夫再服役 5 年,其实是给俄军吃了颗定心丸。 现在俄乌战场处于胶着状态,比的就是谁能扛得住,谁的指挥更稳定。 格拉西莫夫在,俄军的指挥体系就不会乱,就能在多条战线上保持压力。 对乌克兰来说,只要格拉西莫夫还在指挥,他们就很难找到彻底扭转战局的机会。 信源:普京向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授勋——京报网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