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从中国拿280亿贸易额、46座电站,一边偷偷让美国无人机进瓜达尔周边基地,巴

纸上点将 2025-09-18 19:36:51

一边从中国拿280亿贸易额、46座电站,一边偷偷让美国无人机进瓜达尔周边基地,巴基斯坦这手“平衡术”,真以为中国没辙? 中巴经济走廊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为两国关系的核心支柱。最初规划的投资规模达460亿美元,到2020年扩展至620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巴基斯坦从中获益明显,中国出口的工程机械和电子设备,帮助当地纺织工业园实现技术迭代,棉花产量提升15%。这种合作模式超越单纯援助,转而注重产业升级,让巴基斯坦的支柱经济部门注入新活力。 贸易额从2015年的约15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80亿美元,涵盖农业工具和消费品进出口。这不仅拉动巴方经济增长,还缓解了长期的能源短缺问题。46座电站的建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6400兆瓦,覆盖煤电、水电和风电等多种形式,直接降低了全国失业率,尤其在俾路支省周边,从22%降至8%。这些项目落地后,工厂运转更稳,居民用电更足,体现了合作从宏观规划到微观应用的实效。 然而,巴基斯坦的外交策略中,总夹杂着对多方势力的拉拢。瓜达尔港作为走廊的战略节点,本应是中巴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中国企业主导其建设和运营,引入冷链物流和渔业加工,提升当地渔民收入40%。但2024年,美国无人机获准使用努尔汗空军基地,这处距瓜达尔仅650公里的设施,曾是美军反恐行动的支点。 巴方此举旨在借美方情报技术,监控边境阿富汗方向的动向,缓解安全压力。历史上,美巴安全合作包括2010年代的无人机打击行动,累计执行数百次,针对塔利班势力。这种“平衡术”让巴基斯坦在中美间游走,短期内获取军事援助,却忽略了潜在风险。美国提供的仅是情报支持,无经济附加值,而中国投资已渗透到巴基斯坦的纺织链和电力网,形成了互利绑定。 这种外交两面性,在地缘环境中并不罕见。巴基斯坦面临印度和阿富汗的双重边境威胁,加上国内俾路支分离主义抬头,迫使它寻求外部平衡。美国通过无人机基地,换取巴方在反恐上的配合,2025年印巴冲突中,美方情报曾助巴击落多架入侵无人机。但这份合作缺乏持久性,美援往往附带条件,如要求巴方限制中国项目扩展。 相比之下,中国在CPEC中强调“造血”而非“输血”,如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提升棉田效率,还带动农业出口增长。巴基斯坦的纺织品对华出口占比达30%,依赖中国市场和技术。如果过度倾斜美方,可能会动摇这一经济支柱,导致工厂停摆和失业反弹。巴方的决策层需权衡,短期安全是否值得牺牲长期产业稳定。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布局,从未局限于单一走廊。早在CPEC启动前,中缅油气管道已于2013年投产,年输送1亿吨油气,确保西南能源供应稳定。中亚方向,哈萨克斯坦的光伏和风电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2024年清洁能源占比升至20%,这不仅是技术输出,还构建了能源多元网络。类似地,在巴基斯坦,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延伸到中东,瓜达尔港连接伊朗和中亚贸易线。 面对巴方引入美无人机,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中巴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2025年2月瓜达尔机场启用,中国出资2.4亿美元建成,进一步强化物流枢纽作用。这些举措显示,中国战略注重风险分散,避免单一依赖。通过多边合作,中国已形成从能源到基建的利益链条,让合作伙伴难以轻易转向。

0 阅读:228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