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17 14:27:35

美国超级富豪苏世民,公开放话:“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随后,他捐款7亿元给清华大学造就一座“苏世民学院”,还把大部分投资业务转移到中国,只因他坚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很多人好奇,苏世民对中国的这份信心,到底从哪儿来的?故事得从2005年说起。 那会儿,苏世民应邀来中国考察。期间,一位文化部的领导请他看了一场中国杂技表演。其中有个节目是“叠罗汉”,演员们一个接一个往上爬,搭成一座高高的人塔。苏世民在底下看得心惊胆战,结果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个演员失手,从高处掉了下来,整个人塔瞬间崩塌。 表演失败了。苏世民下意识地捂住了眼睛,觉得太残酷了。可等他把手挪开,眼前的一幕让他彻底惊呆了:舞台上没有混乱,没有抱怨,摔下来的演员爬起来,拍拍尘土,和同伴们互相看了一眼,默契地、平静地从头再来。 他转头看向旁边的文化部长,发现部长的表情也异常淡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苏世民忍不住问:“难道中国人都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那位部长非常坚定地回答:“当然!我们中国人做事,就是追求卓越。一次不成功,那就再来一次,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苏世民。作为一个投资人,他评估过无数的公司和项目,看过数不清的数据和报表。但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力量。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坚韧、那种对目标的执着,是任何商业计划书都无法描绘的。 从那一刻起,他意识到,投资中国,绝不仅仅是投资它的市场规模和人口红利,更是投资这份独一无二的“精气神”。他坚信,拥有这种精神的民族,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看准了方向,苏世民的动作就非常快了。这些年,黑石在中国可以说是“买买买”。他们尤其看好中国的物流地产,因为苏世民觉得,中国电商这么发达,背后一定需要庞大的仓储网络支持。从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物流园,到全国20多个城市的仓储物业,黑石都在悄悄布局。 前几年,他还想干一票更大的。当时潘石屹夫妇想卖掉SOHO中国,苏世民的黑石集团立马就报出了一个超过200亿人民币的收购要约。这笔交易要是成了,北京、上海核心地段的那些地标写字楼,就都要姓“黑”了。虽然这笔轰动一时的收购,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通过监管审批,但苏世(民)的决心,整个市场都看得明明白白。 不过,要说他下得最大的一盘棋,还得是那个“苏世民书院”。 他个人捐了1亿美元,又拉着朋友们一起凑,目标是建立一个总额4.5亿美元的永久基金,来运营这所书院。他说,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牛津大学著名的“罗德奖学金”,目标就是要培养未来的世界领袖。 这个书院每年的招生,录取率比哈佛、耶鲁还要低,能进去的,都是从全球几千名申请者里掐出来的尖子。而且,项目规定,每年招收的学生里,45%来自美国,20%来自中国,剩下的35%来自世界其他国家。 苏世民的野心,是想让全世界最聪明、最有潜力的那批年轻人,在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来到中国,亲身体验、深入学习。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不是西方媒体口中那个被妖魔化的中国。 他在下一盘横跨几十年的大棋。等这批学生未来成为各自国家的政要、商界领袖、意见领袖时,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将深刻影响世界格局。这座书院,就是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而苏世民,就是那个造桥的人。就在今年(2025年)初,苏世民还亲自到北京,和中国的高层领导会面,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继续深化合作的意愿。 苏世民的这份远见,不是凭空来的。回顾他的一生,你会发现他总能在别人恐慌的时候,看到机会。 他和搭档在1985年创立黑石时,全部家当只有40万美元。两年后,他们好不容易募集了第一支基金,结果第二天就遇上了美国股市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一天之内暴跌超过20%。所有人都吓破了胆,觉得世界末日要来了。 但苏世民却看到了遍地的黄金。股灾导致大量公司资产被廉价抛售,他揣着募集来的“弹药”,精准出击,开启了黑石的传奇之路。 2008年金融海啸,更是如此。当时他花了275亿美元收购了希尔顿酒店集团,所有人都嘲笑他,说他在市场的最高峰买了个“烫手山芋”。结果呢?他通过一系列操作,硬是在几年后旅游业复苏时,为投资者赚了140亿美元,翻了好几倍。 他选择重仓中国,逻辑也是一样的。当西方世界普遍对中国充满疑虑和偏见时,他看到的,却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中华民族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他那句“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其实是在提醒自己的同胞:你们的围堵和打压,不仅无法阻止中国前进,反而会激发它更强大的潜能。

0 阅读:0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