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年,成都王司马颖被处死。临死前,司马颖要求洗一次热水澡,就算死也要有尊严,这点就比许多司马家王爷强百倍。 那会儿司马家正忙着“自相残杀”,八王之乱从291年闹到306年,16年里8个王爷斗得你死我活,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还大多死得狼狈。 楚王司马玮21岁被赐死,连换件干净衣服的机会都没有,赵王司马伦被灌毒酒,吐得满身污秽,连体面都顾不上。 司马颖本来也风光过,他是晋武帝的儿子,20岁就掌控邺城兵权,后来还进京当了丞相,朝堂上一半官员都得听他的。 可权力这东西像烫手山芋,他后来跟东海王司马越打起来,兵败后逃到朝歌,被一个小官抓住,押回了邺城大狱。 刚进狱那几天,他没喊冤也没哭闹,只是每天盯着牢房的小窗户发呆,狱卒以为这王爷早吓破了胆,直到行刑前一天,他突然对狱卒说:“麻烦给我烧桶热水,我要洗澡。” 狱卒愣了,说“都要砍头了,洗了有啥用?”他只说“我是大晋的王爷,不能像猪狗一样脏着死”。 狱卒不敢怠慢,找管事的汇报,管事的也觉得奇怪,可看着司马颖眼神里的劲儿,还是让人烧了桶热水,还找了件半旧的绢衫给他。 热水倒进木盆时冒着热气,司马颖慢慢解开囚服,身上还有之前打仗留下的伤疤,他没管狱卒在旁边看着,仔细搓洗着胳膊上的泥污,连指甲缝里的灰都抠干净了。 洗完澡,他对着盆里的水理了理头发,又把那件旧绢衫平整地穿上,坐在牢房的草堆上,闭着眼好像在养神。 有个老狱卒后来回忆:“那会儿觉得他不像要去死的人,倒像要去赴什么重要的宴,连腰杆都挺得笔直。” 第二天行刑时,他走得很稳,没让刽子手架着,到了刑场,监斩官问他“还有啥要说的”,他只说“别让血溅到身上”。 然后闭上眼睛,这跟其他司马家王爷比,差得太远,齐王司马冏被抓时又哭又骂,最后被砍头时还在挣扎,长沙王司马乂被烧死时,惨叫声传了半条街。 《晋书》里写这事时,特意加了句“临刑有雅量”,要知道,其他死在八王之乱里的王爷,史书大多只写“伏诛”“赐死”,连句评价都没有。 后来到了东晋,有人提起司马颖,还会说“成都王虽败,却没丢了皇家的体面”。 那会儿的老百姓也记得这事,邺城有个老鞋匠,总跟人说“当年见过成都王洗澡后赴死的样子,比那些抢权夺利的王爷强多了”。 甚至到了南北朝,还有人在讲“司马家有个王爷,临死前还讲究洗澡”,把他当成乱世里少有的“有尊严的人”。 其实司马颖这辈子不算啥好人,他也抢过权,也打过仗,手上也沾过血,可就临死前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却让他在一堆狼狈的司马家王爷里,显得格外不一样。 毕竟在那个杀红了眼的年代,多数人连活都顾不上,哪还管什么尊严? 现在再看这事,会觉得不管处境多糟,守住自己的体面,也是一种力量,司马颖虽然兵败身死,可他临死前那桶热水、那件旧绢衫,却比他当年掌控的兵权、当过的丞相,更让人记得久,有些东西,比权力和性命更经得住时间, 信息来源:《晋书・成都王颖传》(中华书局2018年点校本)
灾难级公关 !流量这东西,真是吾之甘霖,彼之毒药。本来老罗跑机场发个微博,也就
【131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