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接盘美国大豆?美国没有收到中国大豆订单,可能失去高达130亿美元的中国大豆

叁号知识局 2025-09-16 19:07:37

日本要接盘美国大豆?美国没有收到中国大豆订单,可能失去高达130亿美元的中国大豆市场后,面对美国豆农们急得团团转,美国被曝准备将滞销的大豆转售给日本!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的大豆田一片金黄,颗粒饱满,豆农们原本该在这个季节喜迎丰收,数着订单里的数字笑逐颜开,可这一次,他们等来的不是采购合同,而是冷冰冰的沉默。   中国这个曾经最大、最稳定的买家,迟迟没有出手,对美国农户来说,这就像饭桌上突然少了一个每天点满整桌菜的食客,餐馆再大,也立刻冷清下来。   对美国来说,中国市场的缺席意味着一个高达130亿美元的大窟窿,这可不是几个仓库能填补的空当,而是整整2200万吨大豆的消化难题。   往年这些大豆会被整船整船装走,直奔中国的港口,如今港口仍然在,货轮也在,却没人来下单。   美国农民只能望着满仓的豆子发愁,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抱怨,这一季是他种得最好的一茬,但因为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贬值。   9月13号,看看新闻就报道了美国农民对着土地咆哮的视频,言语和表情中的绝望令人无奈。   这些农民非常清晰的知道,就是因为关税战,导致他失去了订单,最终只能把这些庄稼搅碎,再撒到地上不要了,因为它们卖不出去!   这边是农民绝望,另一边是美国政府和州长们忙了起来,四处推销大豆,媒体上冒出一个新说法:既然中国暂时不买,不如卖给日本?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热议,可稍微掂量一下,就能看出这算盘珠子打得有点响,却未必能算出结果。   日本的大豆进口量一年才316万吨,相比中国的体量,几乎就是小池塘和大江河的区别。   就算日本慷慨地把所有进口额都给了美国,也不过再多塞进来不到百万吨,这点量对美国豆农来说,就像沙漠里递来的一杯水,解不了真正的渴。   更要命的是,日本市场有着自己的习惯和规矩,日本人买大豆,大多是为了做豆腐、酱油、纳豆这样的食品,对原料的要求非常挑剔。   尤其是非转基因三个字,在超市货架上几乎成了消费者的心理安慰剂,偏偏美国大豆里,超过九成是转基因。   摆到日本超市,不仅要贴上“含转基因”的标签,还会在心理层面劝退不少消费者。   于是美国大豆的出路只能转向榨油或做饲料,可日本的畜牧业规模就那么大,一年也就能消化两百万吨豆粕,换句话说,就算全力接盘,日本也无法帮美国解决根本问题。   运输和成本同样让这笔买卖显得尴尬,美国大豆从海湾港口运到日本的运费,比运到中国还要贵三成,粮食贸易本就是分毫必争的行业,差价一旦拉开,买家自然会转身选择更合算的渠道。   何况巴西就在旁边笑而不语,从它那儿运来的大豆不仅价格便宜,还能避免转基因的麻烦,对日本粮商来说,和美国做这笔生意就像花高价买一堆麻烦。   对美国豆农来说,这场失落就像是衣服已经被大雨淋透,再有人递把伞,也已经晚了。   当然,政治层面的算计依旧存在,美国想通过盟友来分担压力,日本则可能把这份接盘当作外交筹码,用来在关税或贸易谈判中占个便宜。   表面上看,签几个协议、拍几张合照,能显得关系融洽,场面热闹,但要真落到实处,日本政府也得算账。   如果花国库的钱去买下美国农民的滞销品,不仅市场消化不了,还可能被国内消费者质疑,这生意做下去,更像是安慰奖而不是投资。   这场大豆风波,真正的核心问题还是中国,中国的市场需求庞大,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大豆进口量,对美国农民来说,这里才是那个“超级食堂”。   一旦食堂不再点单,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都无法补上这缺口,美国豆农面临的困境并非有没有下家,而是“这个最大客户还会不会回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