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以为中国不敢翻脸,他们知道中国需要巴基斯坦,更需要利益,那就是瓜达尔港和直通高速路,量定我们只有支持,而他们两边得利,开始玩平衡术了,中国不能把巴基斯坦打造太强大,不然后果严重,最好就是保持平衡。 信源:网易新闻——巴铁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根本没有铁,只有利益的交换 作为与中国缔结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的国家,巴基斯坦近年在大国博弈的复杂棋局中,逐渐显露出 “两边讨好” 的外交倾向。 经贸领域的动向最能说明问题,中巴经济走廊早已成为两国合作的核心纽带,从卡拉奇的燃煤电站到白沙瓦的公路升级,中国的投资与技术正重塑巴基斯坦的经济版图; 可就在 2025 年 8 月,巴基斯坦却与美国签下 30 亿美元页岩气合作协议,还特意在协议中明确要求以美元结算。 数字货币领域的选择同样耐人寻味,巴基斯坦绕开中国主导的跨境支付系统,转而与日本合作推进数字卢比计划。 巴基斯坦敢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保持这种摇摆,核心是笃定中国不会轻易中断合作。 在它的认知里,瓜达尔港与中巴高速公路是攥在手里的 “王牌”,足以让中国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有所妥协。 从地理价值来看,瓜达尔港确实是块 “战略宝地”。它坐落在阿拉伯海之滨,与波斯湾的出海咽喉霍尔木兹海峡近在咫尺 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打通直通中东能源产地的 “捷径”,更是绕开马六甲海峡运输 “瓶颈” 的关键突破口。 巴基斯坦认定,中国对这条新通道的需求迫切到无法替代,绝不会因为自己外交上的小算盘而轻易翻脸。 中巴高速公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 “主动脉”,将中国新疆的喀什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紧紧串联。 每天,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的货车从中国西部出发,沿着这条公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将货物运抵巴基斯坦的港口;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棉纱、水果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这条公路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通道,更是两国人员交流的桥梁,每年有上万名工程师、建设者沿着它往返于两国,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添砖加瓦。 巴基斯坦或许觉得,中国在这条公路上投入的资源早已 “覆水难收”。 数亿美元的资金、顶尖的道路建设技术、数百名工程师的日夜攻坚而且这条公路对中国拓展南亚市场、推进 “一带一路” 倡议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可这种认知,本质上是对中国外交战略与综合实力的严重误判,完全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与风险应对能力。 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向来以真诚待人,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也从未掺杂功利色彩,从汶川地震时巴方捐赠全部战略储备帐篷,到新冠疫情初期中国率先向巴方提供疫苗,两国的友好情谊早已融入血脉。 但这份真诚从不是无底线的迁就,更不会被所谓的 “筹码” 绑架。以瓜达尔港为例,中国固然重视其战略价值,却从没有将能源安全寄托于这一个港口。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稳步推进多线路能源通道建设:向北,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西北; 向西,与伊朗合作开发恰巴哈尔港,打通了中东能源进口的新通道;甚至借助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探索开辟北极航线,为能源运输增加 “北极选项”。 事实上,面对其他国家类似 “两边讨好” 或 “触碰红线” 的行为,中国始终有明确且坚定的回应。 此前,捷克总统帕维尔为讨好西方势力,公然在官方场合会见达赖喇嘛,还多次发表支持 “台独” 的言论,严重触碰中国主权红线。 中国没有丝毫犹豫,不再与帕维尔本人进行任何官方交往,同时暂停与捷克总统府相关的合作项目。 立陶宛的教训则更为深刻。这个东欧小国在台湾问题上屡屡突破底线,不仅允许台湾当局设立 “台湾代表处”,还多次在国际场合发表支持 “台独” 的言论 中国将中立外交关系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同时暂停与立陶宛的一切官方经贸合作。 对巴基斯坦而言,真正符合长远利益的选择,不是抱着 “拿捏中国” 的侥幸心理在大国之间投机取巧,而是珍惜两国六十多年积累的友好基础,坚守合作共赢的初心。
巴基斯坦以为中国不敢翻脸,他们知道中国需要巴基斯坦,更需要利益,那就是瓜达尔港和
纸短情长啊
2025-09-07 19:03: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