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

纸短情长啊 2025-09-07 17:28:59

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 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棋盘上,澳大利亚围绕达尔文港上演的一系列闹剧,堪称一场 “忘恩负义” 的典型戏码。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毫不掩饰其强硬态度,公开宣称若大选获胜,便要即刻从中国企业手中夺回达尔文港的经营权。 甚至放出狠话,倘若无法与中国岚桥集团达成自愿出售的协议,就将动用强制征收手段,这种蛮横姿态,将中澳围绕达尔文港的矛盾彻底激化,推到了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 回溯至 2015 年,彼时的达尔文港,犹如一座被遗弃的孤岛,深陷困境。作为澳大利亚北领地的重要港口,它年吞吐量仅徘徊在 500 万吨左右,港口设施也陈旧不堪败。 常年的亏损,让北领地政府焦头烂额,当地媒体毫不留情地将其形容为 “财政黑洞”,成为压在北领地经济发展肩头的沉重巨石。 北领地政府无奈之下,以 5.06 亿澳元的价格,将达尔文港 99 年的租约转让给中国岚桥集团。而彼时,澳联邦政府因自身财政紧张,面对这一交易,选择了默许。 岚桥集团接手达尔文港后,便展现出十足的诚意与决心,立志要让这座港口重焕生机。集团先后累计投入超 8300 万澳元,对港口设施展开全面升级。 老旧的吊车被崭新、高效的装卸设备取代,破损的码头得到加固与扩建,新的物流仓储区域拔地而起。 数年耕耘,成效显著,到了 2023 年,达尔文港的年吞吐量飙升至 3000 万吨,船舶总吨位较之前增长了 95.7%。 港口的成功转型,不仅让自身实现扭亏为盈,更如同一台强劲的引擎,直接拉动了北领地 18% 的 GDP 增长。 需要明确的是,岚桥集团仅持有达尔文港商业码头的运营权,军事区始终牢牢掌控在澳美手中,可即便如此,澳大利亚仍不满足,一心妄图收回港口。 澳大利亚并非国际上首个上演此类 “忘恩负义” 戏码的国家。越南在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在自身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不遗余力地向越南提供物资、药品、等援助。 在 1975 年越南统一的关键时期,中国一边承受着三线建设的巨大压力,一边持续向越南输送大量援助,为越南的独立解放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然而,1976 年前后,越南却突然倒向苏联,随后更是与中国发生边境冲突,全然不顾往昔中国给予的诸多帮助,恩将仇报的行径令人心寒。 菲律宾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在自身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之时,便秉持 “远亲不如近邻” 的理念,尽力帮扶菲律宾。 新世纪以来,菲律宾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每逢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面临经济困境,便向中国寻求建设资金与支持。 疫情期间,中国更是优先为其送去多批医疗物资,并援建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关键基础设施。 可一旦中美关系紧张,菲律宾便立刻翻脸,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搞事,公然对中国叫板,无视中国给予的帮助。 这些相似案例频繁上演,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国际交往中,不能一味秉持 “与人交善” 的外交方式,必要时刻,必须坚定、有力地维护自身利益。 面对澳大利亚 “若中企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就要强制征收” 的强硬表态,中国岚桥态度鲜明地回应:达尔文港绝非可随意买卖的商品,集团无意出售港口。 任何试图破坏合同的行为,都是不合理且不应被接受的,且在任何层面,集团都未与澳政府就终止或改变现有合同安排进行过接触。 中企以坚决的态度,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也向世界表明,面对不合理的要求,绝不会轻易妥协。

0 阅读:205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90

用户11xxx90

1
2025-09-08 15:17

瞧,这就是西方的契约精神!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