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自己加戏了,想管苏超你们有资格吗?2025年8月25日,中国足协发布《社会

庚黑星君 2025-09-01 05:15:52

别给自己加戏了,想管苏超你们有资格吗?

2025年8月25日,中国足协发布《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旨在规范群众性足球赛事秩序,加强社会足球赛事的纪律管理,打击诸如黑哨、打架等不良行为,以促进足球赛事向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段冠冕堂皇的话听起来确实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发布者居然是劣迹斑斑的中国足协,这就不只是个笑话了,更是一个绝顶的讽刺。本应是整治乱象的一剂良方,却在广大球迷中引发了无情嘲讽。而引发网友们群嘲的,更是因适用范围涵盖民间赛事。根据这个试行办法,凡是全国范围内包括群众性足球赛事如苏超、赣超、村超等都得纳入中国足协的范围。

自己给自己增加管理权限,不过又说得很清楚,赛风赛纪风险都得各地自己承担,美其名曰谁主办、谁负责。翻译一下,管理费得上缴,有了事儿得自己担。

中国足协似乎刻意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中国足协本身只是一个社会组织,业务范围为“组织竞赛、技术培训”,无权强制管理非其主办的赛事。若赛事未使用足协注册球员或资源,可不受约束。看看足协这些极具讽刺的规定,更像是在给自己加戏。或许是蛮横了这么多年,习惯了这种颐指气使的作派,就像个黑社会老大到处收保护费一样,黑社会靠的是武力,而中国足协靠的是这种毫无法律约束力的自己出台的文件。如火如荼的苏超举办三个月就创收380亿,仅苏超第九轮南京的一场比赛就带来245万游客、18.3亿元消费,苏超通过科学的财务监管、清晰的联赛定位和积极的商业开发,不仅实现了财政健康,更在欧战赛场上屡创佳绩。其巨大的商业成功反衬国足赞助额从44亿暴跌至不足4亿,公信力断崖式的塌方,曾经被誉为“世界第六大联赛”的中超如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又怎能不让日渐窘迫的足协大佬们眼红呢?

众所周知,中国足协连职业联赛都管不好,就更别说参加国际赛事为国争光了,连末流的球队都干不过,净给国家抹黑了。再看国内联赛,假球、黑哨已经成了他们耻辱的标签,连裁判公信力都倍受质疑,可以说是人设崩塌、形象全无。尤其是这个社会性组织,随着中国足协高官接连落马、中超联赛从金元盛世跌入寒冬、与苏超联赛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之时,中国足协的公信力已经跌至历史冰点。那些本该引领中国足球发展的管理者,却成了蚕食足球根基的蛀虫。他们掌控着联赛准入、裁判指派、球员转会等核心资源,通过权力寻租构建起庞大的利益网络。每一个落马官员背后,都是一个腐败系统的缩影,都是中国足球被一次次掏空的证明。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中国足协绝对不甘心就此沦落成为笑话,更不会束手无策去面对经济来源日渐枯竭的窘境,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将黑手伸向苏超等民间赛事,试图将民间足球比赛纳入管理范围,要求像“苏超”这样的草根联赛报备并缴纳管理费用,否则将取消办赛资格。不得不说,足协就是一个从事足球运动的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体育类社团法人,简单地说就是个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他们也只能对协会的会员才有权指手画脚,像苏超等都没有加入这样的协会,他们有什么资格管这管那呢?

对于中国足协这种蛮横的文件,江苏方面认为苏超联赛是由江苏省体育局联合各地方单位举办的文旅项目,不属于足协的管理范围。江苏足协收到文件后,表示此事不归他们管,应交给江苏文旅机构,而江苏文旅接到文件后,也不积极回应,又把问题推回给江苏足协。此外,据网媒,苏州文旅主管部门也明确声明,苏超比赛由地方政府主办,足协的文件规定不起作用。还有球队球员和工作人员举着横幅,公开表示“拒绝中国足协指导”。江苏甚至将足球联赛改成了“健康文旅皮球联赛”,从名称上与足协划清了界限。在此背景下,中国足协试图通过一纸规定来重整赛场秩序,招来球迷们的嘲讽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嘲讽,本质上是对足协治理能力、治理人品的不信任。苏超的成功经验表明,联赛的健康运营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竞技体育精神,需要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这些恰恰是中国足协最为欠缺的要素。球迷对中国足协的嘲讽并非对中国足球的绝望,而是恨铁不成钢的呐喊。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