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漂亮的非洲“唇盘族”女孩,她嘴里含着的并不是香肠,而是自己的下嘴唇。女孩剃着光头,脖子上挂着五彩斑斓的彩绳。她五官端正,看起来应该是个漂亮的女孩,可她那豁开的下嘴唇空荡荡的挂在脸上,看起来十分吓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她叫娜比(化名),今年16岁,来自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摩尔西族,也被外界称作“唇盘族”。 娜比从10岁那年开始“养”唇盘,那天妈妈用磨得发亮的石刀划开她的下嘴唇,塞进第一块小木片,告诉她:“忍过去,你就会成为族里人尊敬的姑娘。” 这种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的习俗,对摩尔西人来说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据说最初是为了防止外族掠夺,女性通过这种面部改造保护自己免遭凌辱。 久而久之,唇盘从自我保护的手段演变成了美的象征,盘子的尺寸甚至决定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婚姻价值。 摩尔西女孩的唇盘手术过程极其痛苦,需要先移除下颚牙齿,用刀将下嘴唇和牙龈分离,放入小盘子防止伤口愈合,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更换更大的盘子。 最大的唇盘直径可达25厘米,世界记录甚至达到60厘米。由于卫生条件差且没有麻药,许多女孩在手术过程中因失血过多或感染而丧命。 为什么她们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娜比的想法很单纯:“等18岁结婚时,能给家里多换几头牛,让弟弟能去附近的学校读书。” 在摩尔西族,唇盘越大的女性越受欢迎,结婚时能获得更多的彩礼,最多能达到50头牛。对靠放牧为生的摩尔西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除了嘴唇,许多摩尔西女性还会拉伸耳垂并嵌入盘子。她们在身上涂抹花纹,用树枝、贝壳、牛角等装饰自己。摩尔西男性则以身上的伤疤为荣,伤疤越多代表越勇猛。 摩尔西人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莫山谷,这里是非洲最后一片荒野,也是非洲最边远的地方。 他们住在用茅草和树枝搭成的低矮房屋里,墙壁上涂满牛粪。摩尔西人没有文字,靠放牧和简单农耕为生,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这个古老部落正面临着巨大变化。旅游业为摩尔西人带来了收入,游客拍照需要支付费用。 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些摩尔西人在游客眼中看到了自己的贫穷与落后,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开始酗酒闹事。 新一代的摩尔西女孩开始质疑这一传统,娜比8岁的小表妹就死活不愿意戴唇盘,说“疼,而且来旅游的人总盯着看,不舒服”。 村里一些去首都打过工的年轻姑娘回来后取下了唇盘,“想跟城里姑娘一样穿裙子、涂口红”。 埃塞俄比亚政府已经采取措施禁止女性戴唇盘,并在部落设立诊所,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术以降低风险。 不过仍有不少年轻女性坚持这一传统,娜比自己就表示:“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妈妈戴,外婆戴,我也得戴下去。” 这个古老部落正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艰难地守护着自己的传统,唇盘对摩尔西人来说不仅是装饰,更是身份的标记和文化根源。就像娜比对游客说的:“这不是怪物的装饰,是我们莫西人的根。” 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对美有着不同的定义,摩尔西族的唇盘习俗让我们看到,人类对美的追求可以如此多样。 虽然外界可能难以理解,但我们需要尊重文化差异,同时希望这些女孩能够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信息来源: 半月谈网—神秘的非洲唇盘族 环球时报—“埃塞“唇盘族”,下嘴唇越长越美丽"
基因突变最可怕!抗癌人姚美杉去世,生前曾自述,自己从不吃外卖,喝甜饮料,生活规律
【466评论】【3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