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的殉葬,可能是大活人哭天抢地被推进地宫,随着地宫封闭,里面的人为了活下去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但不限于吃贡品,破坏地宫摆设尝试挖洞? 前阵子看一本世界考古画册,翻到玛雅帕伦克古城的一页,有个不起眼的陶罐特别扎眼。 不是因为值钱,是罐子里装的东西:半罐干得发脆的玉米种子,罐底还沾着点没干透的泥土,罐身有几道指甲抠出来的印子。 旁边的注释写着,这是从一座贵族墓的仆人殉葬坑挖出来的,仆人遗骸就抱着这罐子,骨头都贴在罐身上了。 专家说,这仆人肯定是被封进墓里后没放弃,想着在地宫种玉米活下去。 哪怕底下又黑又潮,根本长不出庄稼,也还是把种子揣在怀里,连罐底的土都没舍得倒。 你说这人得多想活? 看国外的这些痕迹,总想起咱们国内考古也见过类似的 “求生证据”,比如元朝那桩逼死儿媳的殉葬事。 刘氏没辙,吞了金簪。 可后来开棺清理的时候,仵作发现她胃里除了金簪,还有不少观音土,手腕上缠着撕破的衣袖布条 。 明显是吞了金簪后后悔了,疼得不行,想吞土把金簪吐出来,布条是用来扎手上的伤口止血的。 为了个虚名,婆家逼死她,她自己到最后也想活,可哪还有机会? 再早几年,1976 年宝鸡挖西周殉葬坑的时候,挖出过一个比巴掌还小的陶碗,碗沿缺了个口,内壁能看见两排细细的牙印,釉色都被磨掉了一块。 跟陶碗挨着的是具小孩遗骸,小手还紧紧攥着碗边,指骨都有点变形。 专家说,这孩子应该是被埋进去后还活了一两天,饿极了就抱着陶碗啃 —— 那碗本来是给墓主人装祭品的,可孩子哪懂这些? 就知道饿了要吃东西,抓着碗就不肯放,最后还是没撑住。 现在想起来,那两排牙印比任何文字都让人难受。 2004 年河南禹州挖朱元璋第五子朱栋的墓,墓道里有六具宫女遗骸,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考古队在她们的骨头缝里检出了砒霜,说这些宫女是先被灌了毒酒,没断气就被拖进墓里的。 其中一具遗骸的手还嵌在墓壁的砖缝里,指甲都崩裂了 —— 就算中了毒,浑身疼得站不住,还是想抓住点什么,哪怕只是块冰冷的砖。 朱元璋说这是 “忠君的荣誉”,说白了就是怕这些宫女改嫁,丢了朱家的面子,把人当东西扔。 到了清朝快完的时候,这荒唐事也没断。 《清史稿》里记着,1908 年有个叫王氏的女人,丈夫死了,婆家为了要个 “烈女” 牌坊,把她关在柴房里不给吃喝。 王氏没办法,最后上吊了,官府还真给她立了牌坊,写着 “节烈可风”。 都那个时候了,火车都通了,电报都有了,还有人拿命换这种虚名。 婆家为了面子饿死人,官府还帮着添彩,你说这到底是 “节烈” 还是残忍? 活着不比啥都强吗? 最让人心里发沉的是安阳殷墟的车马坑。 那儿有具奴隶遗骸,压在马车车轮底下,手指缝里全是褐色的夯土,指甲盖翻着,看着就疼。 考古的人说,这奴隶是被扔进坑后没立刻死,想从车轮缝里爬出去,用手挖了半天夯土,最后没力气才倒下去的。 史书里写 “殉葬奴隶数十人”,字轻飘飘的,可看着这变形的手指,才知道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个想活着的人 —— 他们不是 “殉葬品”,是攥着土、啃着碗、抱着种子,想多活一天的普通人。 现在去博物馆,大家都围着金银玉器看,觉得那些才是宝贝。 可我总爱盯着那些不起眼的东西:玛雅的玉米罐、西周的陶碗、元朝的观音土痕迹。 这些东西没那么晃眼,可上面全是活人的气儿 —— 不管在哪个朝代,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谁不想好好活着,谁想平白无故被埋进黑地里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基因突变最可怕!抗癌人姚美杉去世,生前曾自述,自己从不吃外卖,喝甜饮料,生活规律
【152评论】【1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