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果然出尔反尔,刚刚王外长访印,印度外长苏杰生当面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王外长走了两天了,苏杰生应该自己都言犹在耳,结果,就要印度官员澄清有关表态遭到错误引用,声称印度在台湾地区问题上立场没有改变,将继续推进同台湾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合作。 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不像外交失误,倒更像精心设计的战略模糊——既想赚中国市场的实惠,又不愿丢西方阵营的欢心。 印度这波“澄清”背后藏着一本难念的经,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印度加征关税,最高税率飙到50%,纺织、珠宝、仿制药三大支柱产业惨遭重击,莫迪支持率应声下跌,急需中国在稀土、化肥、盾构机等关键物资上松绑。 于是王毅到访时,印度摆足姿态:重申一中原则、承诺边境安宁、重启三个边境口岸。 可一旦中方发布消息引发国际关注,印度又怕得罪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机制”,急忙往回找补——这种走钢丝式外交,活脱脱展现了印度在中美博弈间的焦虑摇摆。 可没想到“台湾地区”问题成了印度外交的试金石,从历史看,印度1995年就设立“印度台北协会”处理对台事务,双方经济科技往来从未中断。 但近年来,印度在“印太战略”中角色愈发重要,美方不断鼓动其将台海与中印边界问题挂钩,甚至有印度前军官扬言“若台海冲突可趁机解决边境争端”。 这种投机心态,使得印度始终采取“暧昧战术”:表面承认一中原则,暗地里却纵容双边实质关系提升。 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远超表面热闹,王毅此行提出“三步走”计划,希望双方展现大国担当、互视为伙伴、共建“五大家园”,但印度回应仅止于“公平多极化”的谨慎表述。 这种温差揭示深层矛盾:印度既想借中国缓解美国关税压力,又担心过度亲近导致西方战略猜疑,尤其在边界问题上,双方驻军仍未撤离,互信基础薄如蝉翼。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阴差阳错成了中印关系催化剂,美国本想用经济胁迫逼印度选边站,却反而推动中印恢复直航、简化签证、重开边贸。 实际上印方的反复折射出其外交战略的深层困境,莫迪政府试图在中美间扮演“摇摆玩家”,但经济上依赖中国供应链,安全上倾向西方阵营,这种分裂人格导致政策左右摇摆。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1日表示“对印方澄清感到意外”,并点破“印度国内某些人试图损害中国主权”。 这话既给印度留了面子,又明确划出红线,毕竟,中国深知印度内部存在亲台势力,但整体上仍不愿因这一问题彻底破坏中关系回暖势头。 未来中印关系仍将充满戏剧性转折,9月即将恢复的直航、新增的边境口岸、莫迪可能赴华参加上合峰会,这些都是积极信号,但印度若继续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玩文字游戏,终将耗尽中方信任。 国际政治不是电影,靠即兴表演和临时改词无法赢得长久尊重——唯有真诚与一致性,才能让大国关系行稳致远。 这场外交罗生门提醒所有国家:台湾问地区题是中国红线,更是照妖镜,任何试图在此问题上耍心机的行为,终将暴露自身战略短视。 而对印度来说,是继续做“摇摆的墙头草”,还是成长为“自信的大国”,选择就在当下。
印度:果然出尔反尔,刚刚王外长访印,印度外长苏杰生当面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22 12:29:30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