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曾说过:“让工人下岗,还要人家从头再来,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8-11 10:17:56

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曾说过:“让工人下岗,还要人家从头再来,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来呢?”说得好!为什么让三千万国企工人从头再来?为什么你们自己不从头再来? 南开大学有个老师叫艾跃进,他的政治课从来不愁没人听,最普通的马列理论课,教室里都挤得满满当当。学生们说,听他讲课就像听故事,那些关于下岗工人、就业难题的真事儿,让枯燥的课本突然活了起来。 艾跃进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西装,说话声音特别洪亮。他从不照着课本念,而是把社会上发生的事直接搬到课堂上。讲到国企改革,他会问学生:“1998年到2001年,2818万工人下岗,让四五十岁的人重新找工作,现实吗?” 这个问题一出,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那些把青春献给工厂的工人,突然要面对市场竞争,他们拿什么和年轻人比?艾跃进不会给标准答案,他要学生自己想。 他不只在学校讲课,还跑到工厂、社区去演讲。2012年到2015年,他走了全国二十多个地方。在东北一家改制工厂,面对台下的老工人,他直接说:“效率提高了,但谁来承担转型成本?”有人当场就哭了。 这些工人原本相信体制会照顾他们一辈子,改制后才发现自己成了“包袱”。更让人心酸的是,一些管理层摇身一变成了老板,原本的国有资产通过合法途径转入私人手中,形成了新的财富格局。 艾跃进在南开创办了全国首个非军校军事学硕士点。他讲南海争端的时候,会带着学生在地图上一个个标记岛屿位置;讲经济理论,他用菜市场砍价来打比方。他常说:“能把学问讲到菜贩子都听懂,这才叫真本事。” 为了备课他经常熬夜查资料,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各种文献,有企业出高价请他去讲座,他大多数都拒绝了,每天还是坐公交车上下班,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他说:“讲台不是做生意的地方,得对得起学生。” 他最反感的就是空谈理想,听到有家长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去扫大街”,他会很生气:“什么时候劳动光荣变成了威胁?成功学大行其道,普通劳动者却被看不起。” 在他看来公平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关系到每个普通人能不能活得有尊严,他会在课堂上提到1975年宪法曾规定工人有罢工权利,对比现在工人地位的变化,让学生思考:“谁还记得劳动者是社会的根基?” 艾跃进讲课有个特点,从不回避尖锐问题,国企改革、就业压力、收入分配,这些敏感话题他都敢碰。但他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学生能看清现实,学会独立思考。 他的课堂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可以质疑他的观点,甚至可以和他辩论。有学生问他:“老师,你这样讲课不怕有麻烦吗?”他笑着回答:“教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道理,遮遮掩掩算什么教育?” 2015年之后艾跃进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但他依然坚持上课,即使在医院病床上,他也会给前来看望的学生讲解时事政治,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在思考如何让理论更贴近现实。 艾跃进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很多人说是他的课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不是因为他灌输了什么思想,而是他教会了大家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保持清醒。 他常对学生说:“书本上的知识要能解释现实问题,理论要能指导实践,否则读书有什么用?”这句话影响了很多人,有学生毕业后选择扎根基层,有学生投身公益事业,都说是受了他的启发。 现在回想起来艾跃进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他不是在传授标准答案,而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一个越来越功利的时代,这样的老师确实不多了。 他的教学方式或许有争议,但有一点无法否认:他让学生真正关心社会,关心普通人的命运。在知识碎片化的今天,能够把理论和现实结合得如此紧密的老师,值得我们思考和怀念。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让学生背熟标准答案,还是教会他们面对复杂世界的能力?艾跃进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他的教育理念依然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 信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状况调查报告》 南开大学官方新闻网

0 阅读:0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

大气磅礴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