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周总理在昆明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女友张若名,两人一起回忆曾经在一起的时光

混沌于浮云 2025-08-08 19:15:29

1955年,周总理在昆明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女友张若名,两人一起回忆曾经在一起的时光,周恩来还问她:想不想去北京工作? 周恩来1898年生在江苏淮安,小时候随家人到天津,进了南开学校。那时候他就爱看进步书,1919年五四运动起来,北京学生抗议巴黎和会,他马上组织天津学生响应。同期,张若名1902年生在河北清苑,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她也积极参加女界联合会。那年7月,天津抵制日货,大家一起上街,周恩来和张若名等20多人被捕,关了半年。出狱后,他们拉起觉悟社,成员20来个,张若名代号珊,周恩来代号翔,大家商量国家大事。 1920年,觉悟社好几个成员去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和张若名都去了。船上颠簸好久,到巴黎后,周恩来忙着联络留学生,1922年搞起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去了里昂大学学文学,还写文章如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周恩来帮着带回国内发。1924年,张若名觉得身份影响学业,就退出了共青团,专心读书。1925年,周恩来回国在广州娶了邓颖超,张若名还留在法国。1930年,她写论文纪德的态度,拿了里昂大学文学博士,是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纪德还给她法文版写序。 1931年,张若名回国,先在中法大学教书,后到昆明云南大学。她会法语德语,教出一批学生,抗战时候在大后方坚持上课,好多学生后来干外交。昆明解放后,她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还申请加入共产党,不过没批。张若名嫁给了杨堃,两人都是教授,杨堃研究民族学。张若名专注学术,不卷入政治太多,她觉得教书更适合自己。 1955年4月8日,周恩来带队去印尼开亚非会议,飞机在昆明停留。他没惊动地方政府,直接去云南大学见张若名和杨堃,三人一起吃午饭。周恩来问起张若名生活,她说在大学教书挺好。他提起1919年天津的事,五四运动他们一起领导学生,还被捕关押半年。后来觉悟社成立,大家用代号交流。法国时候,两人分头忙,周恩来搞革命,她写文章,他帮发表。周恩来问她愿不愿意去北京工作,当时中央要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需要学者。她想了想,婉拒了,说已经在云南扎根,喜欢教书。周恩来尊重她的选择,还带了邓颖超的问候。 那次见面后,张若名继续在云南大学教书。她每天上课,讲法语德语,学生不少成了外交人才。她还翻译些作品,贡献学术。杨堃也继续研究,两人生活平稳。1958年,张若名去世,才56岁。周恩来知道后,指示云南省委处理后事。1980年,有关部门给她平反,恢复名誉。她的博士论文后来译成中文,影响不小。云南大学还留着她的讲义,后辈老师用得上。 周恩来和张若名的故事,跨越好几十年。从天津牢房到法国求学,再到昆明重逢,两人选的路不一样。周恩来投身革命,当了总理,为国家争国际地位。张若名选教育,在学校育人,两人方式不同,但都为国家出力。周恩来后来跟人聊天,说感情像放风筝,线握手里但别拽太紧。他跟张若名就是这样,保持联系,尊重选择。这段友情,见证了知识分子在大时代里的抉择。 回顾两人轨迹,周恩来早年劝张若名坚强点,别轻易退党,但她还是选了学术路。周恩来没强求,结婚后也保持朋友关系。1955年见面,他问去北京工作,也是关照老友。张若名谢绝,说明她有自己的坚持。两人没走在一起,但友情没断。周恩来对侄女说,初恋美好,断开不容易。这话接地气,说明他也普通人,有过纠结。 张若名的成就,不光是博士,她培养的学生在新中国外交上发挥作用。周恩来也认可这点,那次见面转达邓颖超问候,显示家庭和谐。两人重逢,没改变现状,但加深了回忆。历史中,这样的故事多,知识分子选路时,总有权衡。张若名没去北京,继续教书,到去世前都在岗位上。

0 阅读:35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