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同治帝驾崩。22岁的皇后阿鲁特氏,偷偷给父亲写个纸条,问自己接下来该

历史奇话站 2025-07-28 13:33:23

1874年,同治帝驾崩。22岁的皇后阿鲁特氏,偷偷给父亲写个纸条,问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可是没想到父亲却只给她回了一个字。 面对空食盒,阿鲁特氏知道该怎么办了。她明白这是慈禧的意思,她的人生由不得她了。 俗话说,有福之人生于大邦之地,无福之人生于泥犁之地。 阿鲁特氏就是有福之人中更有福的人了,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满族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崇绮是镶黄旗都统、礼部侍郎,更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旗人状元。 阿鲁特氏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在父亲的教育下,她的文学才华和语言天赋都比同龄的女子要好很多。而且她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修养。 当时满洲和蒙古各部都知道崇绮家有一个雍容端雅、美而有德的大家闺秀。 阿鲁特氏仿佛是为了皇室而生。 1872年,同治帝到了大婚的年龄,两宫太后开始为他选妃。 在选秀活动中,阿鲁特氏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气质脱颖而出,和她一起入选的还有富察氏。 很多人都认为阿鲁特氏不仅有着出众的才华,还有着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是皇后的最佳人选。慈安也觉得只有端淑贤良、才德兼备的女子才担得起“皇后”的称号,她心里的皇后人选就是阿鲁特氏。 可是慈禧却更加倾向于富察氏,因为富察氏比同治小三岁,小小年纪就被立为皇后,这样一来慈禧就很容易操控她。 虽然两宫太后各有自己的人选,但是最终还要看同治的意思。 到了选皇后那天,同治把代表皇后的玉如意直接交给了阿鲁特氏,将代表妃子的大红彩缎荷包给了富察氏。 慈禧觉得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和慈安一样的想法,她非常恼怒,所以她对阿鲁特氏非常不满。 大婚当天,阿鲁特氏的花轿穿过大清门到了天安门。在天安门下,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 婚礼结束后,阿鲁特氏向两宫太后请安,慈安太后微笑着说道:“你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以后定能成为皇帝的贤内助。” 慈禧则微微点头,上下打量着阿鲁特氏,说道:“起来吧,以后在这宫中,要恪守规矩,好好侍奉皇帝。” 或许从这一刻起,因为慈禧的存在,阿鲁特氏当皇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按照惯例,妃嫔的册封礼在册封皇后时一起举行。为了抬高自己属意的富察氏的地位,慈禧只让富察氏的册封礼在同日举行,其他妃嫔的册封礼都被安排到了一个月之后。 大婚后,同治经常到阿鲁特氏那里,两人很是恩爱,他对慧妃富察氏倒是不理不睬。 慈禧知道后大怒,这样的情况给了她整治阿鲁特氏的机会。 尽管阿鲁特氏对她毕恭毕敬,谨守皇后礼节,但是慈禧依然对她不满意。 婚后,同治连续两天都去阿鲁特氏房里,慈禧就开始就训斥他去皇后宫太勤,荒废了政务。 同治虽然生气,但是也不敢反抗慈禧,只能有气往肚子里咽。 贤惠聪明的阿鲁特氏知道慈禧的意思,她就劝同治要雨露均沾,多去慧妃那里走动。 同治本来就对慈禧的做法很反感,为了赌气,他独自一人在养心殿待着。 阿鲁特氏每天照常微笑着给慈禧请安,但是她的微笑在慈禧那里却成了罪过,慈禧脸色阴郁:“狐媚惑主,天下难平!” 阿鲁特氏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更加小心翼翼了,不过慈禧也更加讨厌她了。对慈禧来说,阿鲁特氏连呼吸都是错的。 一次,慈禧找来戏班子唱戏,邀请嫔妃一起看。阿鲁特氏看到淫秽之处把头扭到一边,最后以身体不适离开了,后再有唱戏的时候,阿鲁特氏也不再去看。 阿鲁特氏的行为让慈禧非常生气,她觉得阿鲁特氏是在反抗她,所以她对阿鲁特氏更加恼怒。 阿鲁特氏身边的宫女看她与慈禧的关系恶化,就劝她如果想要在宫中立足,就不得不违心逢迎和讨好慈禧。 但是阿鲁特氏直接说看淫秽东西,根本不是皇后的所作所为,她的皇后之位是奉天地之命,况且她是从大清门进来的皇后,谁也不能撼动她的位置。 这话被慈禧听了去,她咬牙切齿“皇后不但不将太后放在眼中,甚至蔑视诋毁,着实该严加处置。”因为慈禧是通过选秀进宫的,并没有从大清门进来,阿鲁特氏的话直击了她的痛处。 这边,同治因为慈禧把控朝政而郁闷至极,为了消遣,他经常换上平民的衣服出去消遣,久而久之,染了一身病。 阿鲁特氏前去为他擦去脓血,没想到这时候慈禧竟然还在骂她魅惑自己的儿子,想要害死自己的儿子。阿鲁特氏气得回宫,再也不去探望同治。然而,这时,慈禧又说她是无情无义之人,不配做皇后。 公元1874年,同治去世。 载湉继位后,阿鲁特氏被尊为“嘉顺皇后”。 新皇帝光绪与同治皇帝是平辈,阿鲁特氏在宫里住着很是尴尬,而且此时的慈安也帮不了她,她的日子很是痛苦。 为了寻找出路,她给父亲写了一个字条问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没想到父亲只给她回了一个“死”字。 就这样,阿鲁特氏仔细梳妆,穿戴整齐,之后自尽。 阿鲁特氏的前半生受在父亲的呵护下,极其幸福,她可以做自己,但是入宫之后,受规矩制度的束缚,她再也没有做自己的资格,本来可以做一代贤后的,但是因为慈禧的存在,让她不得不选择了断。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历史奇话站

历史奇话站

奇话连篇,趣谈历史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