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 美联储对外宣布了! 10月14日,美联储鲍尔森表示,如果通胀出现飙升,美联储将不得不采取行动,实现2%通胀率非常重要。 然而他一边说要对通胀飙升采取行动,一边又支持今年再降息两次,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背后,藏着的是通胀与国防安全的深层纠葛。 2%的通胀目标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美国军事体系能否正常运转的隐形标尺,很多看不到的国防成本,都在被通胀悄悄吞噬。 最明显的变化藏在太空里。美国太空军这两年一直想打造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既要搞能给卫星在轨加油的高端技术,又要部署低成本的卫星群,可通胀让这两件事都卡了壳。 2025财年专门拨给太空机动与后勤的预算看着涨了35%,但火箭发射成本跟着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单次发射费用比去年贵了三成还多。 SpaceX虽然靠着性价比拿了不少订单,可就算是他们的发射价,也比最初的预算高出一千多万美元。 但造卫星要用的钛合金、芯片价格都在涨,原本计划500万美元造一颗的低轨卫星,现在成本直奔600万而去,导致原本要部署300颗的计划只能缩水。 太空军副作战部长肖恩・布拉顿公开说,每多花一块钱在技术上,就少买一颗卫星,这种取舍背后,全是通胀逼出来的无奈。 太空军的难题还只是冰山一角,地面上军人的切身保障早就被通胀啃得千疮百孔。军医院里,创伤救治用的血浆价格三年涨了一倍多,不是血浆本身变金贵了,而是采集、储存、运输的每一环成本都在涨。 有老兵反映,现在配假肢要等更久,因为材料成本涨了,供应商得凑够订单才肯生产。 退役军人的医疗保障更是成了老大难,伊拉克战争老兵做心理治疗的费用一年比一年高,不少人干脆放弃了治疗,这背后是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医疗预算缺口已经大到填不上,钱不够的原因之一就是医疗通胀跑得比预算快。 军人的家庭也在受影响。军事基地里的学校,因为教育补贴赶不上物价涨速,连实验器材都不敢轻易添置,西点军校为了节省开支,把实战化训练的次数砍了不少。 有军人家属在网上说,驻地周边的房租涨了,孩子的奶粉、学费也涨了,可薪资涨幅根本跟不上,原本让人羡慕的军人职业,现在多了不少生活压力。 这些看不见的负担,直接影响着军心稳定,比装备暂时落后的危害更隐蔽也更持久。 绕不开的是军工复合体的利益纠葛。美国军费一年比一年高,2025年的预算快摸到万亿门槛,可这些钱真正用到装备升级、人员保障上的并不多。 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军火巨头,把工厂开在各个国会选区,直接关联着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国会根本不敢轻易砍军费。 但通胀一来,这些企业先把成本涨上去,F-35战机的单价从八千万涨到一亿多,其中三成涨幅都是供应链通胀带来的,可他们依然能拿到大订单。 这种“成本涨多少,报价就提多少”的模式,让军费成了通胀的“缓冲垫”,却让国防实力的提升打了折扣。 甚至有国会议员趁着新政府上任,突击购买军工企业的股票,这些企业的收入大半靠政府合同,军费和通胀的恶性循环里,早就掺进了利益输送的水分。 盟友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去,看似增加的防务预算,其实早被通胀稀释了。 日本2025年的防卫预算创了新高,达到8.7万亿日元,可花2052亿日元从美国买F-35,实际能拿到的数量比计划少了两架,因为飞机价格涨得比预算快。 韩国追加采购的KF-21战机,单机价格涨了24%,原材料和发动机成本飙升是主要原因,就算把预算提高8.2%,实际能装备的新机数量还是有限。 这些盟友原本该帮美国分担防务压力,现在却因为通胀自顾不暇,反而要美国在技术和装备上给更多支持,进一步分散了美国的国防资源。 鲍尔森或许清楚2%通胀目标的重要性,但未必算得清国防体系里的这笔糊涂账。 加息抗通胀吧,国债利息会吞掉更多军费,太空军的卫星计划、军人的医疗保障只会更缺钱。 降息刺激经济吧,通胀反弹又会让军工成本、后勤开支继续飙升,陷入更难的循环。 现在的美国国防就像被通胀捏住了七寸,表面上军费数额惊人,实则处处捉襟见肘。 太空里的卫星部署在缩水,医院里的血浆在涨价,军营里的训练在减少,这些细节比任何宏大的军费数字都更能说明问题。 2%的通胀目标不只是个经济指标,更是检验美国国防根基牢不牢固的试金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财联社10月14日早间新闻精选 2025-10-14 08:20·财联社
就在今天 美联储对外宣布了! 10月14日,美联储鲍尔森表示,如果通胀出现飙
波览历史
2025-10-15 01:52: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