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师长谭震林收到一份来自茅山的电报,忽然脸色大变,大声喊道:“你

历史脑洞 2025-09-12 03:46:47

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师长谭震林收到一份来自茅山的电报,忽然脸色大变,大声喊道:“你是不是译错了?再给我译一遍!”译电员委屈的重译,谭震林看完电报,呆呆的站着,半响说不出话。 谭震林,这位可是我军历史上响当当的硬汉,脾气火爆,打仗不要命,人送外号“谭老板”。他那股子狠劲,是对着敌人去的。可在自己人面前,他又是出了名的护犊子。1941年,他正带着新四军第六师在苏南一带跟鬼子和伪军周旋。那会儿,江南的抗日根据地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每天都在跟死神掰手腕。 而在所有根据地里,茅山抗日根据地算是个标志。茅山,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道观,香火缭绕。可在那个年代,那里更多的是硝烟和革命的火种。依托着复杂的地形,我们在那儿建立起了后方医院、修械所、学校,甚至还有个小型印钞厂。对于在日伪“清乡”铁蹄下苦苦挣扎的军民来说,茅山就是他们的“小延安”,是希望所在。谭震林对这个地方,倾注了无数心血。 然而,日本人对茅山这颗钉子,早就恨之入骨。1941年秋末,日伪军调集重兵,发动了一场极其残酷的“大扫荡”。那段时间,谭震林正率领主力部队在外线与敌人兜圈子,设法调动和牵制敌人。指挥部里,地图上的红色箭头和蓝色标记犬牙交错,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电报机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每一份情报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就在11月的一天,一份加密电报从茅山方向传来。译电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手法很麻利,可这次,他捧着译好的电报纸,手却抖得厉害,脸色煞白。他犹豫了好半天,才把那张薄薄的纸递给谭震林。 谭震林接过来,起初还挺平静,以为是前线的常规战报。可他目光扫过电文,脸色“唰”地一下就变了。他那双总是闪着精光的眼睛里,瞬间布满了血丝,像是燃起了一团火。他一把抓住译电员的领子,声音都变了调,几乎是吼出来的:“你是不是译错了?再给我译一遍!” 那一声怒吼,震得指挥部的房梁仿佛都在颤抖。译电员吓得一哆嗦,眼泪都快下来了,委屈地接过电报,手指颤抖着又核对了一遍电码,然后用几近哭腔的声音说:“师长……没错,就是……就是这么写的。” 谭震林一把夺回电报,又看了一遍,这一次,他没有再发火。他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像一尊石化的雕像,手里的那张纸被他捏得变了形。指挥部里鸦雀无声,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过了许久,谭震林才像是从一个漫长的噩梦中惊醒,缓缓地、一字一顿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给我接通……新六团,告诉他们,准备战斗!” 那份让他失态的电报,到底写了什么? 上面记录的,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就在前一天夜里,日伪军趁着主力部队在外,突袭了茅山根据地的后方医院。那里没有多少战斗人员,只有几百名伤员、医生和护士。敌人冲进医院,见人就杀,对那些手无寸铁的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戮。 谭震林为什么会失态?因为那些牺牲的人,每一个他都熟悉。那个医院的院长,是他亲自从上海请来的医学专家;那些年轻的护士,很多都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本地姑娘;而那些伤员,更是他从火线上一个个背下来的兄弟!茅山医院,是他心里的“家底”,是新四军在敌后能站稳脚跟的保障,现在,这个家被人一把火烧了,烧得连灰都不剩。 那一刻,作为一个指挥官,他感到的不只是愤怒,更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和自责。他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他们。所以他才会下意识地不相信,希望是译电员搞错了,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个噩梦。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战争,从来不会因为你心怀希望就对你温柔以待。 谭震林的悲痛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化为了复仇的烈焰。他立即调整部署,指挥部队对发动这次屠杀的日伪据点发起了疯狂的反击。 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深爱着自己同志和人民的“大家长”。

0 阅读:2259

评论列表

岭南燕赵

岭南燕赵

10
2025-09-12 14:40

这篇文章到底说明什么意思?一是主力部队转移到了外线作战,后方医院遭鬼子毒手,那么医院怎么没有跟随转移或者隐蔽方案吗?二是首长宣布准备战斗那下文呢?我们又是如何为死难者报仇呢?

用户10xxx58

用户10xxx58

5
2025-09-12 19:16

写作业水平呀?想表达什么意思

猜你喜欢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