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英国国防大臣称:“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做好在太平洋(和中国)作战的准备。”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近日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发表讲话时,针对台湾海峡局势释放强硬信号,声称一旦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做好在太平洋采取军事行动的准备。 这番言论被英国媒体视为近年来英方官员在台湾问题上最为强硬的公开表态。 当时,希利正站在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甲板上,身旁是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两人共同出席面向媒体的活动。 在记者提问台海问题时,希利强调英国将与澳大利亚并肩作战,并通过更多联合军演提升战备,以增强威慑效果。 然而,他随后又补充称,英国仍希望印太地区问题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表现出言辞与立场上的一定收回。 此次表态与英国近期在亚太的军事行动密切相关。 今年4月,“威尔士亲王”号率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及核潜艇组成的特遣队驶入亚太,计划在该地区停留8个月,参与包括澳大利亚“护身军刀2025”在内的多国演习,并访问日本、韩国等国。 这是英国脱欧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军事部署,还吸引了加拿大、挪威舰艇加入,旨在构建所谓“联合威慑网络”。 此外,英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为期50年的核潜艇合作协议,总额约200亿英镑,并计划在澳驻防护卫舰,试图在该地区建立长期军事存在。 分析人士指出,希利的强硬表态既有配合美国推动“北约印太化”的意图,以展现西方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致立场,也有借此深化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从而在核潜艇订单、贸易协定等领域为英国争取更多利益的考量。 然而,英国国内政治环境与中英关系背景决定了这一做法的风险性——在对华政策长期保持模糊态度的情况下,此举可能触碰中方核心关切,从而对两国经贸合作造成冲击,而英国在脱欧后本已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 从硬实力来看,英国军力难以支撑其在亚太地区的长期战略野心。 “威尔士亲王”号自2019年服役以来,累计出海时间不足300天,多次因机械故障返港维修。皇家海军的6艘45型驱逐舰曾因动力系统问题集体停航; 2024年7月,英国全部攻击型核潜艇同时处于维护状态,无法出海。陆军现役兵力不足中美俄的5%,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有限; 皇家空军F-35B战机数量不足美军在亚太部署的十分之一,且在维护与补给上依赖美国。 英国昔日的全球海军霸主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19世纪“日不落帝国”时期的全球殖民与舰队规模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殖民地独立浪潮后迅速衰退,如今其海军总舰艇数量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缺乏在亚太推行“区域拒止”战略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明确,将其视为内政核心议题,坚决反对外部干涉。解放军已建立完善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拥有航母编队、隐形战机、高超音速导弹等多种手段。 今年中国海军已部署3艘航母,火箭军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关岛及更远地区,一旦外部势力介入,有能力实施有效反制。 在当前亚太力量格局已明显变化的背景下,英国试图依靠有限军力在地区事务中制造存在感,被视为延续19世纪“炮舰外交”思维的做法。 此类举动在实际战略博弈中,难以产生决定性影响,反而可能加剧自身的战略消耗。
7月27日,英国国防大臣称:“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做好在太平洋(和中国)作战
古凌国际
2025-08-11 19:54: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