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李从厚当了皇帝后,强纳了义兄、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年仅13岁的女儿,并试图削藩。李从珂大怒,和石敬瑭勾结,率十万大军杀向洛阳。 后唐的皇位继承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开国皇帝李存勖治国无方被兵变推翻,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被拥立为帝。 李嗣源在位八年政绩尚可,但在继承人问题上优柔寡断,他的儿子李从厚能力平平,而养子李从珂战功赫赫,两人形成鲜明对比。 李嗣源晚年时,朝廷中已经分成两派,一派支持 “正统” 的李从厚,一派拥护 “实力派” 的李从珂。 933年11月,李嗣源病重,临终前急召太子李从厚入宫。当时担任凤翔节度使的李从珂请求入朝侍疾,却被李嗣源的亲信驳回,这为兄弟间的猜忌埋下伏笔。 李嗣源咽气当天,宫廷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朱弘昭、枢密使冯赟等大臣迅速封锁消息,拥立李从厚在灵前继位。 李从厚继位后,后唐的藩镇势力尾大不掉,尤其是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们,个个拥兵自重,其中以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最为强势,这两人恰好都是李嗣源的养子和女婿,。 李从厚身边的辅政大臣朱弘昭、冯赟等人,本身与李从珂、石敬瑭有旧怨,不断在新帝耳边吹风,声称藩镇势力过大威胁皇权。 年轻的李从厚在怂恿下,很快制定了一套自以为高明的 “削藩计划”。 李从厚的削藩计划从 “打感情牌” 开始,却意外打崩了局面。李从珂的女儿年仅十三岁,生得活泼可爱,李从珂夫妇视若掌上明珠。李从厚继位后不久,突然下旨召这位侄女入宫,美其名曰 “陪伴太后”。 接到圣旨的李从珂如遭雷击。五代时期藩镇子女入宫名为陪伴,实为质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子女更受忌惮。 但让李从珂无法接受的是,宫中很快传出消息,年轻的皇帝竟对这位十三岁的侄女动了歪心思,打算纳入后宫。 李从珂大怒,连夜召集心腹将领商议,骂道:“吾女尚在髫龄,天子岂能如此无礼!先帝待我如亲子,今其子竟如此辱我。” 而此时的李从厚对李从珂的愤怒一无所知,或者说根本不以为意。在他看来,自己是正统皇帝,强纳一个藩镇节度使之女不过是小事一桩。 李从厚继续推进削藩计划,采纳朱弘昭的建议,实行 “换镇” 策略,将几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互相调换,削弱他们的根基。 李从厚下旨:调凤翔节度使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调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调成德节度使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 三个节度使都心知肚明,这是皇帝要剥夺他们的兵权。石敬瑭接到圣旨后犹豫不决,暗中派人联络李从珂;而被彻底激怒的李从珂,则将这道圣旨视为开战的信号。 李从珂接到调令的第二天,他就在府中召集将领们饮酒,席间涕泪横流地控诉:“吾随先帝南征北战,身被数十创,助先帝定天下。今先帝尸骨未寒,新帝听信谗言,强纳吾女,逼吾离镇,是何道理!” 将领们群情激愤,素有 “先锋将” 之称的杨思权拍案而起:“公若举兵,吾等愿效死力!若事成,愿得节度使!” 其他将领纷纷响应,当场歃血为盟。李从珂见军心可用,当即下令打开府库犒赏军士,正式以 “清君侧” 为名起兵反叛,杀向洛阳。 李从厚得知李从珂起兵的消息,先是惊慌失措,随即任命禁军将领王思同为帅,调集禁军和附近藩镇兵力征讨凤翔。 朝廷军队初期占据优势,李从珂亲自督战,在阵前脱下上衣露出满身伤疤哭喊道:“汝等皆吾昔日袍泽,随吾征战多年。今朝廷奸臣当道,逼反忠良,汝等忍心向我开刀吗?” 这悲情的一幕竟产生了奇效,朝廷军队中的许多士兵曾是李从珂的旧部,纷纷停止了攻击。 将领杨思权趁机在阵前大喊:“李公当为天子,吾等何不早归!” 话音刚落,数万士兵先后倒戈,战局逆转。李从珂率领着收编的部队,声势浩大地向洛阳进军。 此时的石敬瑭,在接到李从厚要求出兵平叛的圣旨后,表面答应出兵,实则按兵不动,暗中派人与李从珂联络,约定共同进军洛阳。 石敬瑭的按兵不动,让李从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李从珂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藩镇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出兵相助,短短一个月就逼近洛阳。李从厚试图调集军队抵抗,却发现已众叛亲离。 负责守卫洛阳的禁军将领慕容迁,在李从珂大军到来时打开城门迎接叛军。朱弘昭、冯赟等大臣见势不妙,纷纷自杀或逃亡。 李从厚带着少数亲信仓皇逃出洛阳,当一行到达卫州时,遇到了正率军前往洛阳的石敬瑭。 李从厚仿佛看到救星,拉着石敬瑭的手痛哭流涕,请求他出兵相助。石敬瑭表面安慰,暗中却让部下刘知远将李从厚的亲信全部杀死,只留下李从厚一人。 随后石敬瑭以 “保护圣驾” 为名,将李从厚软禁在卫州驿站,自己则率军进入洛阳,向李从珂表示效忠。 李从珂进入洛阳后,先以太后名义废黜李从厚为鄂王,随后派人前往卫州 “处理” 这位废帝。不久后,消息传来,李从厚在卫州被毒杀,后唐的第一次皇位争夺以血腥收场。#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史上名将众多,被严重“吹水”的名将都有谁?01.陈庆之——7000兵马横扫中原
【1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