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刚刚宣布,所有iPhone和AppleWatch屏幕都将在肯塔基州

天天纪闻 2025-08-09 14:16:55

苹果刚刚宣布,所有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屏幕都将在肯塔基州生产,这将把海外就业岗位带回美国!这可是史上首次,所有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屏幕都将 100% 在美国制造!   这几年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制造业回流,特朗普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高达100%的关税,但对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企业网开一面,不仅免税还提供补贴。   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自然成了政策重点“照顾”的对象。   早在今年2月,苹果就已经宣布未来四年要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这次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总金额达到6000亿美元,直接把计划推向了高潮。   说白了,这是苹果在政策压力下的一次战略调整,毕竟谁也不想被高额关税卡住脖子。具体到屏幕生产,苹果这次选择了老搭档康宁公司合作。   康宁在肯塔基州哈罗兹堡的工厂将进行大规模扩建,苹果砸下25亿美元专门打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   这里面有个细节需要注意:苹果说的“屏幕”其实主要指的是盖板玻璃,也就是手机正面那块保护屏幕的玻璃,而真正的显示面板可能还得依赖韩国三星和LG的技术。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是苹果首次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大规模转移到美国,意义非同小可。   为啥选肯塔基州呢?这里面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首先,肯塔基州本身就是美国传统的制造业基地,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其次,康宁在当地已经有工厂,扩建比新建成本低得多。更重要的是,这里能享受美国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和补贴。   按照计划,康宁工厂的员工数量将增加50%,未来几年会有大量新岗位涌现。这对当地经济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尤其是在制造业外流多年后,终于盼来了大项目。   不过,苹果这步棋背后也藏着不少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比亚洲高得多,就算有政府补贴,整体成本还是会上升。   有分析指出,仅仅把iPhone的组装环节转移到美国,成本就可能增加25%,要是再加上关税,总成本可能飙升91%。   虽然苹果财大气粗,但长期来看,这些成本压力肯定会以某种形式转嫁出去,比如产品涨价或者利润率下降。   其次是技术工人短缺。美国制造业外流这么多年,很多熟练工人都转行了,要重新培养一支能生产高端玻璃的技术队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康宁工厂扩建后需要大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哪儿招人、怎么培训都是难题。   再看看供应链的影响。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就像一张精密的大网,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这次把盖板玻璃生产转移到美国,意味着原本依赖亚洲供应商的部分要重新调整。   比如,康宁工厂扩建后,可能会挤压其他客户的产能,三星、LG这些韩国巨头虽然也在美国建厂合作,但他们的核心产能还是在亚洲。   更麻烦的是,苹果的供应链体系在中国已经深耕了几十年,郑州富士康周边300公里内就能拿到95%的零部件,这种效率在美国短期内根本无法复制。   就算苹果想把更多环节转移到美国,也得花好几年时间重新搭建供应链网络。 对消费者来说,短期内可能感觉不到太大变化,毕竟iPhone和Apple Watch的外观和功能不会因为屏幕产地不同而改变。   但长期来看,成本上升可能会导致产品涨价。虽然苹果可能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消化一部分成本,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另外,美国生产的屏幕质量到底咋样?虽然康宁的大猩猩玻璃技术全球领先,但大规模量产的稳定性和良品率还需要时间检验。要是初期出现质量问题,苹果的品牌声誉可就受损了。   从全球制造业格局来看,苹果的这一步棋反映了一个大趋势——地缘政治正在重塑供应链。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让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但近年来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让企业开始重新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   美国想通过政策把制造业拉回来,中国在努力升级产业链,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也在争夺制造业转移的机会。   苹果作为全球化的典型代表,这次调整其实是在各种力量博弈下的妥协。   不过,完全脱离亚洲供应链对苹果来说几乎不可能,毕竟中国在电子制造领域的优势太明显了,印度工厂的良品率比中国低5 - 8个百分点,成本反而更高。   最后,咱们再聊聊这个事儿的象征意义。苹果是全球科技公司的风向标,它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同行和竞争对手密切关注。   这次宣布屏幕美国制造,既是对美国政策的响应,也是向消费者传递“本土化”的信号。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科技公司跟进,把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发达国家,以规避政策风险。   但这也可能加剧全球产业链的分裂,让国际贸易变得更加复杂。

0 阅读:28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