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迎来了8个“不”: 1.中国不妥协。2.印度不接受。3.法国不愿意。

天天纪闻 2025-08-08 19:16:47

美国特朗普迎来了8个“不”: 1.中国不妥协。2.印度不接受。3.法国不愿意。4.德国不愿听,5.日本不满意。6.俄罗斯不低头。7.菲律宾不高兴。8.马来西亚不支持。   特朗普这位美国总统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招,却发现自己撞上了一堵堵“不”的高墙。从东方到西方,从亚洲到欧洲,八个国家用各自的方式对他说“不”,让他的“美国优先”战略处处碰壁。   先说中国。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国二话不说直接亮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商务部、海关总署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还把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准,直接回应了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所说,中方的反制措施有理有据,工具箱充足,就是要让美国知道,中国不是软柿子。   紧接着,印度也站出来说“不”。2025年8月6日,特朗普以印度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签署行政命令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这一举措彻底激怒了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在北方邦的集会上明确表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印度必须保护自身经济利益。   印度媒体更是毫不留情地回应特朗普的“死亡经济体”言论,称其言论毫无根据。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没有退缩,反而以强硬姿态捍卫自己的经济主权。   法国和德国这对欧洲“双雄”也没给特朗普面子。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推动北约全球化,要求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5%,这一要求在欧洲引发轩然大波。   法国外长巴罗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没有人有义务采用我们的模式,但也没有人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欧洲。”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直接表示,德国不会接受外来者干涉内政。   两国都认为,美国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欧洲之上,北约的宗旨和使命应该聚焦欧洲安全,而不是成为美国全球争霸的工具。   日本同样对特朗普的政策不满。2025年7月,日美达成贸易协议,原本约定日本适用的“对等关税”税率为15%,但美国政府发布的公告却显示,日本已被征税商品需在现有税率之上再加15%,这与协议内容严重不符。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紧急赴美交涉,要求美方纠正错误。更让日本头疼的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对协议也大为不满,认为日本汽车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导致日本汽车产业在美处境愈发艰难。   俄罗斯的态度更是强硬。特朗普为迫使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让步,设置了8月8日的最后期限,威胁若不达成停火协议将实施次级制裁。   然而,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却表示,俄罗斯经济多年来已形成对制裁的“免疫力”,根本不把美国的威胁放在眼里。尽管美俄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了会谈,但俄方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谈判进展有限。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证明,它不会在压力面前低头。   菲律宾最近也和美国闹得不愉快。2025年7月,特朗普宣布对菲律宾输美商品加征19%关税,尽管小马科斯亲自访美寻求减免,但最终只得到1%的降幅。更让菲律宾心寒的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菲律宾。   小马科斯原本想通过在南海挑衅中国来换取美国的支持,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国内民众对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支持率暴跌至25%。菲律宾这才意识到,跟着美国走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马来西亚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虽然表示愿意与美国合作,但同时也强调,马来西亚将坚持中立政策,不会盲目跟随美国的步伐。   对于特朗普的一些做法,安瓦尔直言不认同,认为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马来西亚的立场表明,它不会为了迎合美国而放弃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这八个国家的“不”,像八面镜子,照出了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局限性。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地追求自身利益,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只会引发更多的反对和抵制。   特朗普若想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或许应该放下身段,学会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否则,等待他的可能是更多的“不”和更严峻的外交困境。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