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这一刀,砍得可真够狠的!   最近墨西哥经济部的一纸公告,让中国环氧大豆油

天天纪闻 2025-08-09 14:16:54

墨西哥这一刀,砍得可真够狠的!   最近墨西哥经济部的一纸公告,让中国环氧大豆油行业感受到了国际贸易中的“寒流”。   8月6日,墨西哥宣布即日起对中国产环氧大豆油征收每公斤1.71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而对巴西同类产品仅征收0.13至1.16美元。   这种税率差距达到13倍的做法,直接让中国产品成本暴涨30%以上,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哪里是“公平贸易”,分明是精准打击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   墨西哥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核心逻辑,是认定中国产品存在“倾销”行为。按照WTO规则,反倾销税的计算需要比较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   但墨西哥在调查中并未直接采用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而是选择了巴西作为“替代国”。这种做法看似合规,实则暗藏玄机。   首先,巴西的环氧大豆油生产成本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之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优势,原材料采购成本和加工效率都优于巴西。   但墨西哥在计算时,却用巴西的生产成本来推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这就好比用西瓜的价格来衡量苹果是否便宜,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失公允。   例如,中国企业生产环氧大豆油的成本可能比巴西低20%,但墨西哥的替代国方法却将这部分成本优势扭曲为“倾销幅度”,最终导致税率被大幅拉高。   其次,墨西哥在调查中对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视而不见。   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自2016年12月起,WTO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应默认中国具备市场经济地位,除非能证明存在“特殊市场状况”。   但墨西哥在本案中仍沿用替代国方法,这实际上是变相延续了早已过时的歧视性做法。   更讽刺的是,墨西哥在2024年对美国环氧大豆油的日落复审调查中,却直接采用美国企业的成本数据,并未寻找替代国。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真实意图。   墨西哥的这一措施,对中国环氧大豆油产业的冲击是直接而深远的。环氧大豆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等行业。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生产国,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其中墨西哥是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根据行业估算,中国对墨西哥的环氧大豆油出口额每年超过5000万美元,占墨西哥进口市场的40%左右。   高额反倾销税实施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瞬间消失。   以墨西哥市场为例,中国环氧大豆油原本售价约为2.5美元/公斤,加上1.71美元的关税后,总成本飙升至4.21美元,而巴西产品即使按最高税率1.16美元计算,总成本也仅为3.5美元左右。   这种价格劣势,将迫使墨西哥进口商转向巴西或其他国家的供应商。据行业预测,中国产品在墨西哥市场的份额可能在短期内萎缩至10%以下,部分企业甚至可能被迫退出该市场。   更严重的是,这种冲击将向上游传导至大豆种植和加工环节。中国环氧大豆油的生产依赖于国内大豆压榨产业,若出口受阻,可能导致国内大豆库存积压,影响豆农收入和油脂加工企业的利润。   同时,下游塑料加工企业也将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墨西哥此次行动,表面上是保护国内产业,实则背后隐藏着多重动机。   首先,国内产业压力是直接推手。2024年9月,墨西哥三家化工企业联名申请反倾销调查,声称中国产品低价倾销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   但数据显示,墨西哥环氧大豆油的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60%,其余依赖进口。中国产品的低价供应实际上降低了墨西哥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墨西哥塑料加工行业每年使用环氧大豆油超过2万吨,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高额关税实施后,塑料企业的成本将增加30%以上,可能导致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其次,墨西哥的做法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近年来,墨西哥在贸易政策上与美国的联动性增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环氧大豆油消费国,对中国产品一直存在贸易壁垒。   2024年,美国对中国环氧大豆油的反倾销税率仍高达344.45%。墨西哥此次行动,可能是在配合美国的贸易政策,试图通过区域协同施压中国。   此外,墨西哥在2023年曾上调392个项目的进口关税,包括化工产品,显示出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   最后,墨西哥的措施也可能是为了吸引外资。近年来,墨西哥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外国企业在墨设厂。   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客观上为巴西等国的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可能促使相关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建厂,以规避关税壁垒。

0 阅读:153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